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tjweiandroid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讀九把刀小說
之前沒有讀過九把刀的作品,這一陣子從他早期的作品慢慢讀過來。最先看的是都市恐怖病系列的前幾篇。讀完倒是挺意外的,因為出奇的平淡。我的意思不是說不好,比起太多不必要的修辭,我還比較喜歡平淡順暢的文字。只是本來猜想暢銷作家的作品該是高潮迭起、華麗非凡吧?但卻是相當的平實幻想文,讓我聯想到李家同的小說。雖然因為世代的差異,用詞有所不同,但是整個故事的流動線條倒是挺類似的。從兩人都有一點自戀的人格特質、都常出驚人之語、對正義的都有高調的執著來看,文氣脈動相似這點,似乎也不是無跡可尋。
以下是個別作品的感想。
- 語言: 一個單純的幻想展開,故事性不強。讓我聯想到以前看過一篇漫畫,故事是關於其他人都變成昆蟲。也想到狂人日記,同樣是個人面對瘋狂社會規則的不妥協。
- 恐懼炸彈:語言的續集。故事性較語言為佳,創意也可。可惜後半結尾收不起來。蝴蝶與獨臂人的設定挺浪漫的。敘事方面,文筆不錯,但是筆力似乎還不夠撐起感情方面描寫。
- 大哥大:題材還不錯,但發揮的不怎麼樣。
- 陰莖:故事不怎麼樣。描述情境的功力很不錯。
- 冰箱:這篇算是這幾部小說以來的最佳作。文筆構思佳,情節有層次。
- 異夢:流暢有趣的故事。但是伏筆埋太多,謎底太明顯,卻又刻意賣弄,讓人覺得「搞半天,原來你就是想說這個,弄得神秘兮兮的,好像什麼大秘密一樣。」
- 功夫:也是有趣的故事。讓我聯想到飛俠阿達。說故事的功力相當強,謎底尚可。可惜雖然血流成河,但我沒有被感動到。我覺得情感方面描寫不夠,但網路上看到很多人有被感動到。
- 狼嚎:算是有趣的故事。感情描寫為此系列最佳。
- 影子:小品幻想,非常有趣的幻想。
接下來我看的兩篇是打噴嚏和少林寺第八銅人
- 少林寺第八銅人:前半本是非常好看的武俠。感情描述方面也還可以,不輸狼嚎。後半本雖然沒那麼讓人驚艷了,但至少還挺完整的。雖然如前所述,人與人之間感情互動的部份,其實描述的還可以,但作者的強項,是對於個人內心情緒的描寫。特別是主角在少林寺的時期。守銅人關一段,爽度很夠。整個少林寺的設定真是妙。概念上應該受到周星馳食神的影響,把學院的概念延伸。風格方面,讓我聯想到郭箏的武俠作品,也是我相當喜歡的。本作強調的英雄這回事,其實在主角和張三丰身上,實在看不出來。就連丐幫幫主趙大明似乎也不過好逞豪鬥勇之輩,豪邁有餘,英雄不足。反而是少林的老和尚們,才是英雄的榜樣。主要魔王不殺變成壞人的描寫似乎也過於扁平。
- 打噴嚏:關鍵句:當巧合夠多,超過臨界量時,就變成命運了。然後用這個概念來描寫專屬天使。感情的描述的份量其實不比銅人與狼嚎少,筆法也不差。雖然也有武俠題材,但與銅人不同的是,重點在於愛情。主角的人生目的就在於求得心心姊姊的關注與愛,最後為了這個理念,奉獻犧牲了。看起來應該很感人吧?但我沒被感動到。想要有人愛你,得先要有個「你」。想要為人奉獻犧牲自己,得先要有個自己。主角唯一的特質「呆呆笨笨什麼都不怕」,但上了拳擊台上,卻又三心二意的往台下尋找心心。想要變勇敢,唯一的理由也是因為心心說過「喜歡勇敢的男生」。主角的確是心心的專屬天使,但太純太沒個性了,完全像是玻璃雕塑出來的。
- 殺手,鷹 :殺手的入門。淡淡的感情小品。
- 殺手,G :入門第二步。
- 殺手,吉思美:人物描述的不錯。
- 殺手,歐陽盆栽:開頭雖說是有點黑色喜劇老梗,但後面發揮的不錯。
- 殺手,角:荊軻的故事,這篇比較普通。
- 殺手,月:這幾篇水準都很平均。
- 殺手,九十九:傑作!結合時事,絕佳的黑色幽默。
- 殺手,流離尋岸的花 : 這是第一篇讓我留眼淚的九把刀故事。
- 殺手,貓胎人:作者擅長的人物描寫。
- 殺手,無與倫比的自由:起初的轉折有點突兀。但是後來漸入佳境,慢慢累積人物個性的變化與深度,有層次。做後的轉折,增加了人物的深度。
- 精準的失控:應該不算殺手系列,不過依照閱讀的順序,放在這裡。是還不錯的小說。雖說其中的巧合、關聯性似乎還可以多加一些。
這個構思並不新, 某種意義上來說,很像白先勇的台北人系列,甚至可以上追到刺客列傳。刺客列傳雖然不算是小說,但司馬遷也是在表達人們面對不可抵擋的荒謬亂世時,可以有的一種態度,一種不畏強暴,置生死於度外的態度。 他描述的刺客,各有不同的目的、理由、方法,但正是因為不同,才能刻劃出相同。
金庸原本也有類似的企劃,要寫三十三劍客圖,但最後只有越女劍。古龍也有七武器,過世前還有「大武俠時代」,想以短篇湊出一個武俠世界,但只寫完獵鷹、賭局就過世了。
作者從語言開始,就想寫各式各樣的個人面對瘋狂社會的故事。但到了殺手系列,技巧上才真正成熟到足以達成這個企圖。
總之,九把刀的寫作功力也許不是無懈可擊,但持續再成熟中,而且懂得技巧性的補強弱點。硬要挑剔的話,也許就是小說內涵、深度,稍嫌薄弱吧。但內涵或者深度這些東西,並不是一定要有的東西,也不是我評斷小說的最重要標準。
補充:
後來讀的幾本:
- 在甘比亞釣水鬼的男人 :因為一開始就強烈懷疑結尾梗,所以在興趣缺缺的看了一小部份後,直接翻到最後證實猜測。然後中間翻過大致瀏覽一下。
- 月老:看了開頭後,沒什麼興趣。後面草草翻過
- 殺手,價值連城的幸運:看了開頭,大致上的設定,就猜到了一點也不意外的結尾梗,但還是從頭看到尾。也談不上失望,只是覺得如果濃縮篇幅,可能更精彩。
- 拚命去死:接近 Stephen King 類型與風格的小說,很好看。
- 獵命師系列:臥底還不錯。 第一集、第二集開始也大致看了一下,還可以,但是沒有引起太多興趣。
樓下房客: 讀到轉折點,感覺還挺像既晴的「請把門鎖好」,果然後面作者有提到受到既晴的影響。整體來說算是有趣,人物互動緊湊。 不過結尾遜於「請把門鎖好」,因為韻味不夠。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tjweiandroid
失敗的 Acer Stream 的 HDMI 測試程式
Acer Stream 像是一些其他的 Android 機器一樣,有 HDMI 輸出,但使用特製(沒有公開?)的 API。只能用內建的 nemo player 來播放影片或者照片。
因此,想試試寫程式來控制 HDMI。第一步是透過 nemo player 控制 HDMI 輸出, 寫程式倒是還好。但是完成後,就發現久未使用 mini HDMI 線,竟然找不到了。線到用時方恨少,無法進一步測試發展,程式放在這裡。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看。理論上,第一個按鈕會測試是否接上 HDMI 線,傳回適當的值。第二個按鈕會嘗試open hdmi 裝置,然後 start 裝置。
因為沒有測試,完全不知道連上電視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雖然安裝時會需要同意使用很多權限設定,但這些只是我拷貝 nemo player 的權限設定, 因為我不知道是否會影響,並無木馬。需要 2.2 Rom 使用。
******
更新: 成功的 Acer Stream 的 HDMI 測試程式
因此,想試試寫程式來控制 HDMI。第一步是透過 nemo player 控制 HDMI 輸出, 寫程式倒是還好。但是完成後,就發現久未使用 mini HDMI 線,竟然找不到了。線到用時方恨少,無法進一步測試發展,程式放在這裡。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看。理論上,第一個按鈕會測試是否接上 HDMI 線,傳回適當的值。第二個按鈕會嘗試open hdmi 裝置,然後 start 裝置。
因為沒有測試,完全不知道連上電視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雖然安裝時會需要同意使用很多權限設定,但這些只是我拷貝 nemo player 的權限設定, 因為我不知道是否會影響,並無木馬。需要 2.2 Rom 使用。
******
更新: 成功的 Acer Stream 的 HDMI 測試程式
tjweiandroid
Android: 台北市公車站牌資訊
這是我寫的一個 android 程式,很小,功能也很簡單,就是輸入公車站牌名稱後,它會顯示該站牌的即時公車到站資訊。
本來是自己拿來用,方便的小工具。昨天修了一下,包起來。小問題還不少,所以暫時不會放上 market。
雖然 android 上已經有不少公車即時資訊的軟體了,比方 Voice Go 或 Taipei bus 之類的。但是我有時會有需要站牌到站資訊的需求,比方說我從捷運公館站想到萬芳醫院,這裡面有一堆公車都能搭,這時我就想一目了然的知道公車的到站資訊。
雖然公館本來就有跑馬燈的到站資訊,但一來跑馬燈資訊稍縱即逝,無法一覽無遺。二來,不是所有的公車都名列其上。
這時,這個軟體就派上用場了。
更重要的是,這提供了一些資訊,幫助我判斷公車會停在哪個位置。曾在公館站人群中狹小的通道上追逐過公車的人,都知道我的意思吧!
但除此之外,此程式別無功能。所以,主要是用來和其他的公車軟體互補搭配。
要注意的幾點是:
- 資料是由台北公車官方網站上抓下來的即時資訊原味呈現。而這個資訊其實有誤差。所以如何判斷,請自行斟酌。
- 更新採手動更新。因為如前所言,資訊並不十分精確,並不需要時時盯著螢幕看。需要時按一下就可。
- 去、回需要根據公車行駛路線而定,因為我沒有把資料庫包進去,所以需要使用者判斷。比方說欣欣客運的 236 是從深坑總站出發,然後到台北車站後在繞回來。所以從深坑到台北車站就是去,台北車站往深坑就是回。未來會處理這點。
- 承前,之所只專注於單一功能,原因是這種東西需要靠後台提供資訊來源,似乎還是要和政府/廠商合作比較好。
- 需 android 1.6 以上。 2.2 以上支援 app2sd。也支援 quick search box,但有點問題。
****更新至 1.1 版***
增加了「起站->迄站」的資訊取代原來指顯示「去」「回」的簡陋資訊。另外對於排版做了變更。
下載位置於此
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tjweiURL
松鼠URL 2011-1-24
掛掉才能繼續玩,Soul Brother大玩附身
與常識相反的遊戲規則,利用死掉之後附身才能過關的遊戲。
像是過勞死,火柴人自殺也是自殺的遊戲。
類似的反向思考還有這個
暴力遊戲找來媽媽「負面證言」,十幾位母親的憤怒反成行銷武器!
就是找反指標來做反推薦。
電玩是否真的不好?
電動的苦果
其實有點像是這個廣告
也有下面這種說法
New Study Links Video Games and Mental Problems
當然也有爭論。
Patrick Baudisch: 德國 UI 之神裡面介紹不少有趣的的人機介面
I've run out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 to study
覺得好像沒有什麼新鮮的程式語言可以學了嗎?很多人有建議。
真.鄉民用語字典
即時通時代的現代人用語如 LOL,WTF,GG, TTYL 等等,其實遠在電報時代 ,美國農民就有類似的東西了。
每年的1/21是感謝松鼠日
有計算 partition number 的公式了
與常識相反的遊戲規則,利用死掉之後附身才能過關的遊戲。
像是過勞死,火柴人自殺也是自殺的遊戲。
類似的反向思考還有這個
暴力遊戲找來媽媽「負面證言」,十幾位母親的憤怒反成行銷武器!
就是找反指標來做反推薦。
電玩是否真的不好?
電動的苦果
其實有點像是這個廣告
也有下面這種說法
New Study Links Video Games and Mental Problems
當然也有爭論。
Patrick Baudisch: 德國 UI 之神裡面介紹不少有趣的的人機介面
I've run out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 to study
覺得好像沒有什麼新鮮的程式語言可以學了嗎?很多人有建議。
真.鄉民用語字典
即時通時代的現代人用語如 LOL,WTF,GG, TTYL 等等,其實遠在電報時代 ,美國農民就有類似的東西了。
每年的1/21是感謝松鼠日
有計算 partition number 的公式了
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tjwei電影
一頁台北、顫慄汪洋22小時 Open Water
當初是在電影院看一頁台北的,感覺還不差。後來看到網路上非常多、甚至有點一面倒的負評,其實有點意外。但回過頭來想想,卻也在情理之中。
覺得不差的原因是,我有對電影企圖製造的氛圍產生共鳴。這種共鳴沒有對錯的問題。很多負評的點就是看不出故事想要表達什麼。就像音樂一樣,有時候當然會傳達社會理念、愛情看法什麼的,但常常,你聽搖滾樂就會有很爽的感覺。聽爵士樂就會有很舒服感覺。有時甚至連舒服、爽快或者溫暖、性感這些形容詞也說不上來,但就是有感覺、有共鳴。
所以執著於電影一定要表達什麼理念或者故事的, 是自己的問題,就好像聽演奏曲嫌沒歌詞一樣。但你可以嫌沒有被氛圍共鳴到。像我之前很難對蔡明亮的電影產生共鳴,因為太慢。現在我自認比較有耐心一點了,也許比較可能產生共鳴。
很難形容一頁台北產生的共鳴感。可能有點像爵士樂的感覺,像是許多小球在空中轉圈,好像要碰在一起了,但又分開。劇中的角色大多有點執著和想望,但又很扭捏。許多情節都反應著這點。想追逐,但又受限於捷運不能奔跑的規定。想搭訕(郭采潔)、表白(超商店員),但又總是退卻。男主角和女友的電話交談、警察跟女友的關係、大哥的照片、想繼位又不敢明說的仲介。處處充滿了扭捏和尷尬。有點生硬但是又輕快,像是很多球在空中飄、好像要碰在一起了,但是又害羞的陶開了。
另外一個被詬病的點是,沒有好好行銷台北,電影似乎可以發生在任何城市。其實在我看來,電影表現的比較像是外國人眼中的台北。公園中大批跳舞的婦人、24 小時明亮的超商、晚上不論是愛嫌又愛看的長壽劇、夜市、誠品書店、規定一大堆的捷運、馬路上的機車,這些我們當成理所當然的事物,其實並不是什麼地方都有。即使別的地方也有,也不見得完全一樣。
至於 顫慄汪洋22小時 也就是 Open Water,則是因為 中華電信 Mod 這星期免費提供看的。當初上演時,因為在美國宣傳挺大的,所以有點想看的念頭,不過最後沒有看這部。只是聽看過的人說,從頭到尾就是兩個人泡在水裡,沒什麼好看的。今日一看,果然不假。
第一次看時,是使用快轉看的,覺得真是部爛片。不過被水母叮了一下,居然放起類似大白鯊氣氛的音樂,當成怪物處理,分明是惡搞。
不過後來好好看了一下,發現之前完全期待錯誤。這和一頁台北一樣,是部氣氛片。不過可不是什麼讓人舒服的氣氛,而是讓人坐立難安的氣氛。有點像是 Cloverfield,也都用晃動、類似 Home video 的拍攝方式。但是劇情比較簡單,可是氣氛上更讓人坐立難安。
因為拍攝手法的關係,會讓你想像,如果是自己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辦?游還是不游?怪我還是怪你?還是怪這個社會?
劇情其實幾句話就能說完。對白也不見得深刻到哪裡去,更沒有特效和大場面。但搭配起來,就是能製造讓人坐立難安的氣氛。
覺得不差的原因是,我有對電影企圖製造的氛圍產生共鳴。這種共鳴沒有對錯的問題。很多負評的點就是看不出故事想要表達什麼。就像音樂一樣,有時候當然會傳達社會理念、愛情看法什麼的,但常常,你聽搖滾樂就會有很爽的感覺。聽爵士樂就會有很舒服感覺。有時甚至連舒服、爽快或者溫暖、性感這些形容詞也說不上來,但就是有感覺、有共鳴。
所以執著於電影一定要表達什麼理念或者故事的, 是自己的問題,就好像聽演奏曲嫌沒歌詞一樣。但你可以嫌沒有被氛圍共鳴到。像我之前很難對蔡明亮的電影產生共鳴,因為太慢。現在我自認比較有耐心一點了,也許比較可能產生共鳴。
很難形容一頁台北產生的共鳴感。可能有點像爵士樂的感覺,像是許多小球在空中轉圈,好像要碰在一起了,但又分開。劇中的角色大多有點執著和想望,但又很扭捏。許多情節都反應著這點。想追逐,但又受限於捷運不能奔跑的規定。想搭訕(郭采潔)、表白(超商店員),但又總是退卻。男主角和女友的電話交談、警察跟女友的關係、大哥的照片、想繼位又不敢明說的仲介。處處充滿了扭捏和尷尬。有點生硬但是又輕快,像是很多球在空中飄、好像要碰在一起了,但是又害羞的陶開了。
另外一個被詬病的點是,沒有好好行銷台北,電影似乎可以發生在任何城市。其實在我看來,電影表現的比較像是外國人眼中的台北。公園中大批跳舞的婦人、24 小時明亮的超商、晚上不論是愛嫌又愛看的長壽劇、夜市、誠品書店、規定一大堆的捷運、馬路上的機車,這些我們當成理所當然的事物,其實並不是什麼地方都有。即使別的地方也有,也不見得完全一樣。
至於 顫慄汪洋22小時 也就是 Open Water,則是因為 中華電信 Mod 這星期免費提供看的。當初上演時,因為在美國宣傳挺大的,所以有點想看的念頭,不過最後沒有看這部。只是聽看過的人說,從頭到尾就是兩個人泡在水裡,沒什麼好看的。今日一看,果然不假。
第一次看時,是使用快轉看的,覺得真是部爛片。不過被水母叮了一下,居然放起類似大白鯊氣氛的音樂,當成怪物處理,分明是惡搞。
不過後來好好看了一下,發現之前完全期待錯誤。這和一頁台北一樣,是部氣氛片。不過可不是什麼讓人舒服的氣氛,而是讓人坐立難安的氣氛。有點像是 Cloverfield,也都用晃動、類似 Home video 的拍攝方式。但是劇情比較簡單,可是氣氛上更讓人坐立難安。
因為拍攝手法的關係,會讓你想像,如果是自己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辦?游還是不游?怪我還是怪你?還是怪這個社會?
劇情其實幾句話就能說完。對白也不見得深刻到哪裡去,更沒有特效和大場面。但搭配起來,就是能製造讓人坐立難安的氣氛。
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tjwei網路
網路設備
忽然驚覺到,家裡的網路設備數量,在不知不覺中,似乎到到達了一個臨界質量。
首先,除了 (光纖) Modem , 無線 AP 外,一台個人電腦,兩台筆記型電腦,其中一台是平板。另外還有一台半退役的平板電腦大同天機,沒有算在裡面。
有這些不意外,十年之前這就已經是這樣了,網路、電腦。和十年前比較不一樣的,可能是個人電腦是專門接在一台 32" 液晶電視上的。
但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台跑 XBMC 的原始 XBox,接在臥房的 32"電視。
客廳的 42"液晶電視則接有一台 Xbox 360 ,一台 Wii, 一台中華電信 MOD 機上盒。
旁邊還連有一台遠傳的電話盒。
再來, Android 手機 Acer Stream,跑 Windows mobile 的 Acer 的 PDA N311。Zaraus SL 5500雖然還活著,但是已經沒使用了,所以不包括在內。
Kindle DX 因為只有 3G 和 usbnetwork,所以不算在內。
這樣算算,就有十二樣設備連在家庭網路內。其中一半跑或者至少有裝 Linux。
這樣也許並不算少,但是在這個人手一隻 iPhone(而且是兩隻手各一隻,一隻 3GS,一隻4G)的社會裡,也稱不上是太過前衛。很多人可能電子字典、電視、DVD Player 也都能上網,說不定還剛搶到一個壹電視的電視盒。
這也許不完全是過去被期待、誇大、嘲弄的那個充滿網路烤箱、網路冰箱、網路電燈的 e 化未來,但某種意義上,我們正無聲無息的被推往那個方向走。
首先,除了 (光纖) Modem , 無線 AP 外,一台個人電腦,兩台筆記型電腦,其中一台是平板。另外還有一台半退役的平板電腦大同天機,沒有算在裡面。
有這些不意外,十年之前這就已經是這樣了,網路、電腦。和十年前比較不一樣的,可能是個人電腦是專門接在一台 32" 液晶電視上的。
但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台跑 XBMC 的原始 XBox,接在臥房的 32"電視。
客廳的 42"液晶電視則接有一台 Xbox 360 ,一台 Wii, 一台中華電信 MOD 機上盒。
旁邊還連有一台遠傳的電話盒。
再來, Android 手機 Acer Stream,跑 Windows mobile 的 Acer 的 PDA N311。Zaraus SL 5500雖然還活著,但是已經沒使用了,所以不包括在內。
Kindle DX 因為只有 3G 和 usbnetwork,所以不算在內。
這樣算算,就有十二樣設備連在家庭網路內。其中一半跑或者至少有裝 Linux。
這樣也許並不算少,但是在這個人手一隻 iPhone(而且是兩隻手各一隻,一隻 3GS,一隻4G)的社會裡,也稱不上是太過前衛。很多人可能電子字典、電視、DVD Player 也都能上網,說不定還剛搶到一個壹電視的電視盒。
這也許不完全是過去被期待、誇大、嘲弄的那個充滿網路烤箱、網路冰箱、網路電燈的 e 化未來,但某種意義上,我們正無聲無息的被推往那個方向走。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