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那一棒的鋒情
六局下半,兩人出局,一壘有人,一比零,我們還落後一分。
時間是 2007年 12月 3日,中華隊在亞錦賽對上日本,爭取僅有的一張奧運門票。
日本的投手是王牌達比修有。
這時,輪到陳金鋒上場打擊。他在義大利世錦賽拿到全壘打王,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
就像很多其他人一樣,我也在電視前觀看這場比賽。而那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感覺又再度出現。期待陳金鋒再度成為救世主,但也很害怕他被三振或接殺。
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有很長的一段日子,窩在廉價租來的小房間,吃的是僅能果腹的食物。那段時間,陳金鋒也在美國職棒大小聯盟間載浮載沉,雖然沉的時候要比浮的時候多些。小聯盟的待遇並不好,但那時早已是國民英雄的他,卻甘之如飴。
和很多人一樣,我時常會注意他的新聞,有時是好消息,其他時候則不是。每當發現他又沒打擊機會甚至又回 3A,雖然不見得完全理性,但常常會埋怨道奇總教練崔西有眼不識英雄,不多給一點機會。
但不管是好新聞還是壞新聞,和很多人一樣,總是期待多看到他的消息。因為只要看到他的出現,再爛的租屋與食物都不算什麼了。他讓我們回想起付出這一切的理由,讓我們記起自己的夢。而每個人的夢想都和他想進入大聯盟的夢想一樣重要。
未來就像投手投出的下一球,你無法預測會是什麼球路。但反正球來就打!也許我們不知道球會怎麼來,可是只要陳金鋒上場,我們永遠知道球要往哪裡去。
所以陳金鋒上大聯盟的時間,我們去道奇看球的頻率就會增加,希望能剛好看到他上場。雖然我們並沒有抱太大希望,因為你也知道,他上場的次數並不多。但還真有那麼一次,我們碰到了。八局上半,陳金鋒上場守右外野。雖然看得有點心驚膽跳,但這次他的守備稱職。九局下道奇進攻,還落後一分,終於快要輪到陳金鋒打擊了。一人出局,一壘有人,打擊的是來自韓國的崔熙燮,陳金鋒在旁邊暖身。我們的劇本當然是崔熙燮上壘後,陳金鋒至少擊出個打點甚至再見全壘打。如果崔熙燮不幸出局,那就是典型的陳金鋒時刻,也該是時候讓道奇的球迷見識救世主的風采了!
全壘打果然出現了,不過是由崔熙燮打出。全場球迷的歡呼雷動。這些歡呼聲裡面,有不少是韓國球迷發出的吧?不知道他們有多高興。我們心裡都默默這樣想。
2005年,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不少,而陳金鋒也終於回到台灣家人的身邊快樂的打棒球了。經過七年的辛苦,他終究還是沒能站穩大聯盟。十年前他拿到全壘打王的那屆世錦賽,他在預賽裡創出連四場五隻全壘打的新紀錄。但中華隊預賽就被淘汰,僅得第十三名,有史以來最慘的成績。似乎默默告訴我們這位國民英雄的人生將有帶著悲劇色彩的一面。回到台灣打職棒固然快樂,但缺少了美國職棒激烈的競爭,他對快速球勢必會生疏許多。
事實上,2006年亞洲職棒大賽,面對達比修有的快速球,他吞下 2K。大家都在想,如果他繼續留在美國,結果是否會不一樣?也因此,當陳金鋒上場時,以往只有單純的期待與相信,現在慢慢參雜了一份擔憂。擔憂的感覺慢慢變強,強到甚至某一部份的我,希望他能保送上壘或隨便打個鳥安吧。與其說是不想見到救世主的形象被破壞,不如說不想看到夢想在現實殘酷下幻滅。
回到六局下半。陳金鋒慢慢站上打擊區。和道奇球場那次一樣,壘上有人,兩人出局,落後一分。不同的是,這次,他等到救世主時刻了。問題是,對方的投手可是曾讓他吞下 2K 的達比修有。一年不見,年輕的達比修有正逐漸往頂峰邁進,年輕帥氣的他,來台時成了小女生追逐的偶像。而陳金鋒呢?
然後,我看到他的眼神。突然之間,我有種無法形容的感覺。硬要形容,就像是那種宣稱世界末日的瘋狂預言家附身一樣那種感覺。只不過,這次瘋狂預言家喊的是救世主降臨。不是那種又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感覺,也不是過去那種單純的期待與希望,而是「一定」。他一定會打出全壘打。不是期待或相信,而是絕對的知道。幾球糾纏之後,那個瘋子叫的只是越來越大聲,果然:
球飛出去了,球飛出去了!兩分砲,我們反而領先了。這時候的心情,我想,如果你那時也有看到,你也同樣感受到了。
當然,既然你有看到,你也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我們10:2 慘敗。最後幾局,許多球迷都不忍卒睹。那張奧運門票,最後也讓日本拿去了。
時間拉到 2008 年八搶三奧運資格賽,中加之戰,八局下半,四比二我們還落後兩分,兩人出局,一二壘有人,輪到打擊的是有小陳金鋒之稱的羅國輝。
這是我們最後一次爭取奧運門票的機會。陳金鋒因為受傷,沒有參加。沒有陳金峰的中華隊,是一支年輕的充滿新血的球隊。前三場我們三連勝,不過,硬仗從這場才真正開始。事實上呢,因為加拿大比較強,我們鎖定的其實是下一場的澳洲隊。這隻年輕的隊伍,能夠緊咬著強隊加拿大不放,已經讓人對他另眼相看了。
同樣的救世主時刻,但場上的不是陳金鋒。我對羅國輝並沒有特別的期待。不要誤會,我知道他很強,也非常期待並且希望他能打出全壘打。只是相比之下,這個期待並不特別而已。畢竟,他不是陳金鋒。
直到看到他的眼神,我才知道我有多錯。因為,那是陳金鋒對上達比修有的眼神。我很確定,因為那個瘋狂預言家又跑出來了。「一定,這是一定救世主降臨的時刻!」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看影片吧:
果然,救世主降臨,球四平八穩飛出去了!5:4,我們領先了。只要再撐一個半局,我們就贏了!不過,就像中日戰一樣,我們又被逆轉了。但是這次不一樣,他們與加拿大奮戰到延長加賽,才以 6:5 一分之差飲恨。
他們說,要帶陳金鋒賢拜到北京。
當陳金鋒回來打球的時候,我們說能夠打過大聯盟,夢想已經達成。我們說,追夢本身就是一切。我們說,夠了,你付出夠多了,該是回到家人身邊快樂打球的時候了。但是,說沒有完全遺憾是騙人的。
直到今天,我才了解之前的想法有多膚淺。夢想從來就沒有遺憾。陳金鋒的夢想已經傳承到這隻年輕的隊伍上了。
這幾年,陳金鋒已經用他的行動,默默的影響了所有人,他的隊友們,學弟們,球迷們,所有台灣人。甚至也許,他的對手們。這個勇敢追夢的精神,已經深深地影響了每一個人。夢想的傳承,從來沒有斷過,從紅葉開始到世界盃、亞洲杯、奧運各項國際賽,從成棒到職棒的分分合合、從往日職發展到往美國發展,這個傳承,一代接著一代,從來沒有斷過,而且逐漸茁壯。我們見證了陳金鋒將他隊棒球的體悟,傳遞給年輕的後輩。
如果說奧運象徵人類對於夢想的追求,那麼,他們帶去的不是陳金鋒,而是我們每一個人。
每一天,你在自己的崗位上辛勤奮戰,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就像所有的上班族、業務員、學生、生意人、工人或者任一個人。早上出門途中,買早餐時和老闆娘互道謝謝。謝謝你買我的早餐。謝謝你努力做的早餐。謝謝早上的太陽。謝謝中華隊。今天也要努力喔。
藉由短暫的接觸,堅守崗位、努力追夢的信念。在每個人之間傳遞著。
所以我們不會忘記,球要往哪裡去。
有一隻球隊,數十年來,將我們的夢想代代傳承。有人叫他中華隊,有人叫他台灣隊,但從沒有人為此爭執。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支持的是同一隊。
有一個人,在自己崗位堅持,埋頭耕耘。他是陳金鋒,他也是你我。也許講到台灣之光,人們第一個想到的不是他。但我們知道,只要我們都努力照亮身旁的人,台灣就會閃亮耀眼。
延伸閱讀:遷徙的冠羽: 帶陳金鋒去北京
1990年3月5日 星期一
音樂考試
先不談音樂課,先談談一位同學陳君,也是一個轉學生,人滿活潑的,也很聰明,因為我們都同樣面臨了人生地不熟的狀況,所以自然而然的交了朋友,互相幫忙。
當時的音樂課可以說是相當恐怖的,當然與其說恐怖的是音樂課,倒不如說是音樂老師。更明確的說,是她手上的藤條,把原本有趣的國小音樂課,變成恐怖的一堂課。
唱歌,樂理只要努力還好應付,但吹笛子可難倒了我和陳君兩個轉學生了,我們之前都沒有學過直笛,程度和其他人差一大節。
剛開始老師還因為我們是轉學生,特別優待,但過沒多久,就一視同仁了。因為老師的要求非常嚴格,每堂課都有許多同學會被老師用藤條打手心,而我和陳君由於和其他學了一年的同學有程度上的差距,更是有吃不完的教鞭了。
教鞭打在手上真的很痛,配合老師憤怒的情緒,很難不讓人認為老師真的很恨我們。真的很痛很痛,但每次陳君總不喊痛,甚至還笑瞇瞇的安慰人。
事情發生在期末的音樂考試上。
音樂期末考考三項,樂理、唱歌、和吹笛子。由於同病相憐,陳君每天都在打掃完之後以及放學後和我一起練習笛子、K 樂理、練唱。
皇天不負苦心人,我們樂理都輕鬆過關了,唱歌也過了。只剩下最可怕的笛子了。由於轉學生的號碼比較後面,我們多了一個星期的時間來練習,雖然程度不佳,但會考的曲子都在課本上,拼命的練習,總算能吹得有模有樣了。
考試的那堂課到了,號碼一個一個輪下去,最後終於只剩下最後兩號,也就是我和陳君了。老師先考我,我的心情十分緊張,平常沒吹好就已經被打得受不了了,如果這麼重要的考試沒吹好,後果真不堪設想。
於是就在老師的虎視眈眈之下,我全神貫注的把抽測的曲子一一吹完,幸運的過關了。
輪到陳君了,可以看得出他也十分的緊張,甚至比我還要緊張,平常他挨的藤條不會比我少。還好一切也都還蠻順利的。
突然聽到「啪」的一聲,就在倒數第二首曲子快吹完前,陳君也許是太緊張了,居然吹錯了一個音,雖然他企圖修正,但顯然慌了手腳,無法挽回頹勢。
「為什麼別人可以吹得好,你不行?學了一個學期了耶,還不會吹!」
夾著老師的責罵聲,藤條不斷的打在他的手上,他和平常一樣沒有喊痛,但看的出來這次比平常痛。
「哇~~」
他竟然喊痛了,定神一看,他的手腕上不知道哪裡的血管被打破了,鮮血如注。
「看!這就是不努力的結果。」老師依然嘴硬,就在陳君被送去醫院的時候,老師的態度依然強硬。
距離學期結束還有兩個禮拜,但陳君再也沒有來過了,因為他已經轉學了。
那位音樂老師現在仍在那個國小任教。
*高中作文,主題是小學印象深刻的事情。
我有話要說
由於手邊只有高中國文第四冊,先以這本書來分析。首先看三、四兩課〈先母鄒孺人靈表〉和〈鳴機夜課圖記〉,兩篇都是記述母親的生平德行,內涵相同,又不是什麼特別好的文章,為什麼要擺在一起?課本的取材應力求多樣化。
再看第一課,是我們的蔣故總統懷念先總統 蔣公的文章。我們涉筆成趣的蔣先生、民族救星的蔣先生和國父孫先生,三個人在中學課本的份量 可能連唐宋八大家都自嘆不如,更遑論五四後的白話文學作家。假如不知情的外國人看了我們的國文課本,一定會以為二蔣一孫乃中國之大文豪。
第八課是羅家倫對吳稚輝先生致最崇高的哀敬,這種歌功頌德的文章也能選入國文課本?它是羅先生的代表作嗎?十二課〈意念的表出〉也不宜選入國文課本,因為這並非文學作品。〈義田記〉也是屬於傳記類的,傳記類的文章在課本中的份量過多了,不宜選太多篇。
除掉前面的六篇,我們的國文課本還有九篇,詩詞佔了兩課,剩下的七篇文言文,唐宋八大家三篇。春秋戰國的文章三篇,剩下一課就是〈台灣通史序〉,可以看得出編者相當偏心,白話文的好作品一篇都不給,文言的取材也不廣泛。
教法也有問題,師資等大問題先不考慮,單就一個小問題來見微知著一番。
現在寫作文都用毛筆寫,真不知用意為何,因為大家用的都是墨筆,中不中,西不西的,寫起來又不方便,說能維護中華文化簡直自欺欺人。
其實真正的大問題我是不敢寫的,真寫國文恐怕就當了。
* 以上是高中作文,老師評語:「沒有幾個人是滿於現況的,也只有狂妄的人是瞧不起一切的。」分數: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