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死拳法

Posted by tjwei on 星期三, 9月 26, 2007 with 1 comment
作者:滄海未知生
得獎:第一屆溫世仁武俠小說大賞
優點:把幾個創意整合得很好,同時有古典感與現代感。
缺點:文字段落參雜,有點難讀。
小結:相當漂亮,如果能夠克服時空跳來跳去的寫法,算是讓人驚艷的作品。
這本小說給人的第一個印象當然是他的正寫逆寫手法;一本說,可以從兩個方向去翻,讀出故事的兩個面。不過,這個有點特別又不會太特別的手法,只是書中用到技法的冰山一角而已。
這本書給人的第二個印象,就是一堆惡搞的名字。事實上,惡搞不過就是一種用典故的趣味,其實裡面用到的典故不光光是「孤狗」之類的普通惡搞(通俗文化),裡面東拉西扯用到的知識可以說是一大堆。除了古典文學歷史方面的東西外(畢竟作者也唸了中文研究所),還有一些科學類的東西,如聯覺、類似自閉症的症狀等(畢竟作者唸過動物系)。所以整本書很有趣。
不過這些「典故」只是提供立即性的趣味,書裡面主要呈現的還是一套完整的架構。裡面的情節、設定也都某種程度上互相呼應。這才是這本書有趣的地方。
不過為了要表達出這樣的趣味,故事必須要有某些長度才能表達出來,為了怕讀者沒耐心讀完,作者才安排了許多典故,提供立即性的趣味,讓讀者能夠快樂的讀完。
正寫逆寫也是一樣的道理。光是讀完正寫,就可以先休息一下,然後繼續讀後半部。
當然作者本身不見得有這個意圖,很可能只是單純要玩 twist。但是我覺得不管有意無意,這是一個正確的設計選擇。
裡面許多的創意,也許對很多人來說不是那麼有創意。但我覺得這樣想就沒有見到真正漂亮的地方;沒有錯,那些惡搞、Twist 都不是什麼新鮮事情沒錯,但就像積木一樣,每一塊也許都不是那麼特別,但是拼在一起就可能是一件藝術品了。
為什麼像這樣特別明顯有創意的作品,反而比一般的作品更容易被某些人覺得老套(現在也許大家比較喜歡用老梗這個詞)呢?
其實讀者可以分成三類:
第一類:光是看積木就覺得有創意的。比方說書中的主軸找死拳法本身好了,可能有些人光是覺得這種打不還手的功夫就很有創意了。又
第二類:看得到一部份積木。比方找死拳法其實某方面還有點像是霹靂布袋戲裡面的血劍拒生郎。當然不完全一樣,不過既然書裡面有個霹靂小布,作者看過這個角色是很有可能的。其實金庸裡面就有類似的打不還手的功夫了。所以看過類似東西的人,就會覺得其實這個設定不是那麼有創意。又比方旁門又和火鳳的殘兵有點類似。
第二類讀者,因為只看得到一小部分積木,所以看不到積木是怎麼連的,所以他們會覺得其實不是那麼有創意,別人言過其實了。
第三類讀者:看到比較多的積木,所以多多少少看得到積木是怎麼連在一起的,所以雖然太陽底下無新鮮積木,但是積木堆一堆,有一定高度,跑道太陽上面了,那就新鮮了。
說完了優點,就要說說缺點。第一個缺點是情節跳躍。書裡面為了表達時間感,常常在兩個同時發生的場景中跳來跳去。我懷疑作者是先寫好兩段故事,然後拆開來放在一起。所以某一段的你/他,往往跟前一段不相關,剛開始讀起來還挺痛苦的,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代名詞,不知道再說誰。而其實除了兩段故事是發生在同時之外,每個小段其實常常沒有什麼特別呼應的地方。如果一定要這樣寫,加個 * 之類的分隔符號吧。
第二個缺點,其實也不是什麼缺點,就是人物的內心描寫的不是很深入。特別是逆寫主角最後的內心戲,他的一些動機恐怕還不夠讓人信服。不過這個其實也還好,反正這個不是重點,沒有加到分就是了。
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傑作。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