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 解開封印

Ryo Chijiiwa
(CC-By)

這是我在教以及學上面,覺得能夠一以貫之的心法。那就是用解開封印的態度去面對學習的方法、目的或任何事,或者也可以叫做釋放、使自由。
比方說,與其說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如說釋放獨立思考的能力。與其說培養自學的能力,不如說釋放自學的能力。畢竟,被培養出來的能力,是否真的能稱為獨立思考或者自學還有疑慮。
先看兩個故事:

剪斷翅膀的天鵝來源 以下引述並刪修)
 1968年,美國的一個媽媽發現他的三歲女兒居然認識了禮品盒上「OPEN」的第一個字母「O」,感到很吃驚。發現是幼稚園老師教的。這個媽媽一狀告上法庭,理由是幼稚園剝奪了女兒的想像力。因為她女兒在認識「O」之前可以把「O」說成太陽、蘋果、足球、鳥蛋之類的東西,然而在幼稚園教她認識「O」“之後,就失去了這種想像力。她要求幼稚園賠償精神傷殘費1000美元。
三個月後,幼稚園居然敗訴了。因為全部陪審員都被這位媽媽講的故事感動了:「我曾到東方某國旅行,在一家公園裏見到兩隻天鵝,一隻被剪去了左邊的翅膀,被放養在較大水塘裏;另一隻完好無損,被放養在較小的水塘裏。管理員說,這樣能防止它們逃跑。剪去左邊翅膀的天鵝無法保持平衡,所以無法飛;放在小水塘裏,因沒有足夠的滑翔路程,也只能待在水裏。當時我非常震驚和悲哀,今天這場官司,是因為幼稚園剪掉了小孩一隻想像的翅膀,過早地把她投進了那片只有26個字母的小水塘。一隻沒有翅膀的天鵝是永遠都飛不起來的。」

四分鐘魔咒來源 以下引述刪修)
  1945年,Gunder Andersson 創造了4分零1秒4跑完1英哩的紀錄。多數人認為,這超出了人的生理上限。有好幾年的時間,人們一直堅信,不可能在四分鐘的時間內跑完一英哩。慢慢就被大家公認、稱為「四分鐘障礙」。運動員們、甚至連生物學家也確定,這已經超過了人類身體和心理的生物極限。
這個障礙維持了九年。  1954年5月6日,英國醫學院學生羅傑班尼斯特率先以3分59秒4突破了這一障礙,新增了一個更強大的障礙。但事實上,他的記錄僅維持了 46天,之後四分鐘極限也一次又一次被打破。
現在,世界上能夠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哩的運動員超過幾百名,他們中甚至還包括許多高中生。 
當羅傑班尼斯特成功突破「四分鐘障礙」後,其他運動員就看見了自己的可能性,他讓每個人都明白了,四分鐘內跑完一英哩是可能的。魔咒也就消失了。

封印以及解封
這兩個故事都說明了想像以及思考自由的重要性,兩個故事分別對應了封印以及解開封印這兩件事情。
我們所有的學習,其實都能視為一種解開封印、釋放、使自己自由過程。學習語言、文字是如此。與其將語言文字視為鍛鍊、訓練出來的能力,不如說,我們本來就有使用文字語言的潛能,教育及學習的過程,只是讓這項潛能發揮出來而已。而學習之後,可以使我們更自由,能接觸很多原本接觸不到的資訊,開放了一個新的世界中。反而原本不識字的情形,像是被鎖在一個小房間中一樣。
同樣的,程式語言、數學、運動、藝術、音樂的各項技能也是如此。 很多時候學到的東西是幫你清掉路障的。

教育的現況:加上封印
但有趣的事情來了,有時候,這種路障是無形的。比方你想探索一個新的世界,固然有一種路障是很直接的,把你的路擋住了。但相反的,如果出現成千上百個選項,你不知道從何選起,一樣不容易找到正確的路。這等於是一種無形的路障。
你要怎麼清掉這種無形的路障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就是把不能走的路,標上此路不通然後擋住。或者更輕鬆,直接標出可以走的路,其他的路全部當成不能走。
原本的目的是要釋放更開闊的世界,但實際上卻很容易退化成加上無數的封印。 兩者表面上的差異很微妙。
這就是第一個故事的點。關鍵就在於,學到 O 這個字母,到底是多了一種想像的可能,還是減少了無數的可能?

另外一個情形是,當你試著當一個解開封印者,解開了一些封印後,你很可能會被你放出來的東西嚇到,想用另外一個封印把他封回去。有點像是五行山腳下放出的孫悟空,馬上就加上頭箍一樣。
xkcd 241: Battle Room


其實這只是個心法,有點像是 "the enemy's gate is down"。比方,不是克服懶惰、戒除懶惰,而是從懶惰中釋放出來。打電玩是好還是壞?要看你是被電玩限制住了,還是電玩打開了你一個可能的世界? 是不是你除了電玩之外的路都被東西檔住了?
大概就是如此。

 --
附註:這兩個故事都有一些爭議,特別是第一個故事,很有可能是大量添油加醋甚至是偽造的故事。 而第二個故事大致上是事實,不過有一些歷史上的小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