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鼠嚇了一跳,有了魔法眼鏡後,這世界看起來完全不一樣了

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台灣議事格鬥規則草案

舊文重貼。最近由於 Google Reader 要廢止,所以回頭看了一下之前的一些文章。Google Reader 裡面會保有一些刪掉的文章,這是其中一篇,原始日期是 2007/11/10。
現在看來,似乎一段時間沒有國會打架的新聞了?



影片是以前弄的 TNND (Tjw's Numa Numa Dance) 不過沒保存,所以連到別人的 youtube。
這部影片當初引起了一些迴響,部份的人覺得這樣「有損台灣形象」。我覺得我們的國會議員都是敢作敢當的好漢子、女英雄。他們既然敢做,就不怕別人看。所以各位就不用替他們擔心了
附帶一提,片頭那些有點蠢又突兀的動畫效果,原意是為了「支持台灣軟體」(不過後來不那麼確定這是台灣軟體了)。
事隔多時,國會亂象沒有什麼明顯改變,現在又開始了烏煙瘴氣的立委選舉活動了。
趁著這個機會,我在此提出一項建議,我們需要一個議事格鬥規則
我們在生活倫理和公民道德裡面學過,從小也都知道有所謂的議事規則,小時候也都開過班會。
但是議會裡面的議事怎麼跟我們從小學到的不一樣?難道議員們開班會的時候都翹課出校考察嗎?大家也都有這個疑惑,所以才有真立院無雙立院格鬥技聯盟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就是因為跟現實不一樣,才要寫在課本裡啊!覺悟吧,這就是現實社會。
不過各位不要誤會,議會很亂、議員很忙這件事情不是我們獨有的,只要有人議事,都有機會擦槍走火,多少都有類似非理性的衝突(所以 to 在 Youtube 留言的一些祖國同胞:你覺得像猴子嗎?那是因為連猴子都擁有議事的自由!)。況且我們的議員體力也不是那麼好,鏡頭前面打架,鏡頭後面還是要喘氣喝茶的。他們那麼拼命上鏡頭為什麼?因為這是人類天性,很多人就像某些偏激的極限傻蛋,崇拜很的人。殊不知衝到一個境界就是腦殘(運氣好的話,外加身殘)。

好吧,講這些沒有建設性,所以回到原題目,我希望哪個立委哪個黨,能夠幫我們提出適當的議會格鬥規則,因為:
  • 補完議事規則:之前的院長一直不願意在暴亂時,動用警察權,那什麼時候該用?不要誤會了,我同意他們的判斷。佔據議事台、拿水潑人,這些絕對是合理的議事策略。但是明顯的,現在的議事規則不夠完整,沒有規範這些動作,所以我們應該補完它。
  • 這樣我們才知道誰贏了:每次打完之後,都是一團混亂,實在辜負了議員們的努力,至少要讓我們知道誰贏了。
  • 這樣才知道要選誰:承上,知道怎樣才算贏,我們才容易根據戰績,知道要選誰,各黨的初選也可以改成初賽,提倡全民運動。
  • 讓議員們無後顧之憂:現在議員們雖然有一些言論免責權什麼的保護,但是我想如果在打群架的時候打死人,可能還是有法律上的疑慮。有了正式的格鬥規則保護,再簽下生死狀,生死兩不追究,後果概不負責,議員們才能更加發揮所長、盡情揮灑。
  • 保留歷史的回憶:過往立院諸公,經由媒體轉播,伴隨我們成長,已經是我們共同的文化遺產了,我們很怕他們哪天說不打就不打了。經由格鬥規則,一來可以鼓勵議員們繼續延續傳統,另一方面,也可以將這項傳統運動從業餘邁向職業化做準備。
  • 規範武器:現在格鬥時,沒有規範哪些武器可用,所以有歧視窮人的嫌疑。國民黨黨產那麼多,萬一他們買了一堆高價武器怎麼辦?會造成格鬥上面的不公。所以應該規定比方說哪些種類的茶杯、麥克風可以用,順便還可以出紀念款,讓民眾購買,增加國庫收入。
我相信我們一旦完成這像首開先例的創舉,一舉解決這項自有民主制度以來,困擾世界各國的問題,必然能得到世界各國的尊敬。到時候像聯合國這樣不公不義的廢物組織也可以廢掉了,就像以前的國聯一樣。由世界格鬥聯盟來領導地球吧。

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Py Girl 第三圖 及 PyCon Taiwan 議程即將公布

可至 PyCon Taiwan 官方部落格查看關於議程投稿最新狀況的公告。
http://tw.pycon.org/2013/zh/blog/2013/03/21/pycontw-2013-cfp-report-zh/

這張圖如之前,也是用 blender 畫的,不過背景是用 Gimp,一些小瑕疵也用 Gimp 修掉。



Py Girl  模仿 (或者可以算是 cosplay?) 涼宮春日


黑白漫畫風格,不過鼻子不見了

Blender renderd and edited in gimp




對白改寫自漫畫第十三集,開頭的前幾頁。該情節發生在「戴著總編輯臂章的魔鬼」篇(日文漢字:編輯長一直線)。
這篇中,涼宮春日積極邀稿,結果意想不到的,因為到處邀稿,等於變相宣傳,使得社刊出刊後一掃而空。

涼宮春日「將想像現實化的能力」,一直是我和許多人的理想,不管是身為魔術師還是其他。社會中充滿著「既定事項」和「禁止事項」,「大多數人都是安於現實的」,但「有趣的事情是不會自己從天而降的」,所以,「改變自己」,「普通的日子讓普通人去過就好了」。

Change the future 就是 PyCon US 2013 的主題。
與我原本提議 PyCon Taiwan 的 from future import everyone (然後 2014 -> from everyone import future) 不謀而合(現在是 from future import everything )。

官方公告最後所說的未來人、外星人、超能力者,除了是涼宮梗外,也是有所本的,
  • 未來人:能看到未來、有遠見的人,年輕人、有潛力的人,不被未來淘汰、創造未來的人。當然長得像朝比奈實玖瑠的人不在此限。
  • 外星人:能跳脫常規的人(Heroes 梗,其實之前這個部落格有一篇「外星人與機器人」討論這個主題)
  • 異世界人:外國人,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有必要的。不過我寫那篇公告的時候漏掉了。
  • 超能力者:這點就不用說了吧!
不過公告中解釋那麼多就太囉唆了,所以記在這裡。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為什麼 Google 不該關掉 Google Reader

圖片來源: graveyard of dead google products

Google 將 Google Reader 關掉,是一個極為愚蠢,並且將會長期傷害 Google 自己的舉動。

表面上看起來,是使用者在依賴 Google Reader,是 Google 在主導。當 Reader 關閉時,哀號、抱怨的是使用者。
而且,使用者的哀號是無理取鬧。 Google 又沒收你錢,他又沒欠你,你憑什麼對他頤指氣使的要求?

實際上正好相反。
請注意, Google Reader 的確沒有跟使用者收錢。但同樣的,使用者也沒跟 Google 收錢。

你說,什麼什麼,使用者跟 Google 收什麼錢啊。

Google Reader 提供的是資訊整合的服務,本身是種無形的東西,甚至連資訊也不是 Google 自己本身生產的。同樣的,使用者也提供給 Google 一個無形的東西,那就是信任,或者說忠誠度、習慣性。

在使用 Google Reader 的同時,你不會覺得上面那條 "+xxx 搜尋 圖片 ..."黑棒子礙眼。甚至還會順手的使用上面的連結前往相關網頁。因為你不討厭 Google。

仔細想想,隨隨便便我們就能找到一堆 Reader 替代方案。就算沒有替代方案,也一定有人會填補這個空缺。我看到這個消息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想要自己寫一個替代方案。

所以事實上不是使用者依賴 Google Reader,而是反過來。

你說,沒那麼嚴重吧? Google 還有很多更受歡迎的產品。

不,就是那麼嚴重。
想想,以後 Google 推出任何新產品時,比方說最近傳說的 Keep (Goolge 版的 Evernote )好了,你的第一個想法一定是"這會不會是另外一個 Reader?"。會不會把其他產品打掛後,自己又不做了?

那 Google 也不是第一次關掉產品了,為什麼這次才會有影響?

原因之一是,這次 Google 沒有好的替代方案,而且 Reader 從 2004 到現在,時間很久。

不過更重要的是,Goole Reader 的使用族群偏向習慣吸收大量資訊的人。這些人傾向自己主動追蹤吸收並處理第一手資訊,而不是別人消化、過濾後的資訊或感想。這群人中的一大部分也是資訊散布、製造者,會將資訊過濾處理後統整分析後,加上自己的意見散布出去。

簡單的說,他們有影響力。不見得會直接發表對 Google 不信任的看法,不過一旦不信任的種子在心理種下,這個不信任感會有意無意的隱藏在往後他們所有的論述、報導之中。

這正好和原本當他們在使用 Google Reader 時,潛意識中有著對 Google Reader 信任時相反。

所以我說,是 Google 該感謝使用者免費使用 Google Reader ,是 Google 依賴使用者使用 Google Reader,是 Google 應該或者將要哀號,而不是反過來。


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樹不當木材,人拒當人才


如果你是一顆樹的話,你會希望被做成木材呢?還是單純被當成一棵樹?

郭台銘批評博士生賣雞排不是個案,之前不乏類似的論述 ,特別是人力銀行三不五時發出的詭異新聞稿。
甚至,很多反郭台銘的論述也掉入了相同的陷阱,說什麼博士的訓練也可以有不同用法之類的。當然這種說法也沒錯,但一旦開始這種論述,就等同於承認了對方隱含的前提。

唸書做學問難道不能是為了自我成長嗎?一定要拿來給你用嗎?

樹長很高長很結實,是因為他爽,是他的天性,不是因為要拿來給你做桌子椅子,即使是你種的也一樣。

當你評斷一個人,是以他的功用來評斷,那你就是在物化這個人。當我們說著人才人才這個詞的時候,已經把要把這個人拿來用當成前提了。有人稱你為人才時別得意(即使不是丁丁的用法),他潛意識裡已經在物化你了。
不要被【才】這個字欺騙了,覺得【人才 】這個詞是褒意,奴才也是才啊(清朝時一堆人還搶著當奴才)。人才當然是比奴才或蠢材(也作蠢才)要好一點,但被當成工具的前提沒有變。

你可能會說,我並不會光從功用來看一個人,有時即使他已經老了或者受傷了,我還是會考慮他過往的貢獻。
其實這只是先把人物化之後再擬人化罷了,就像你有時會對某些慣用的物品特別有感情,即使後來沒用了,也會保留當紀念一樣。

當一個人可以帶給大家歡笑、讓人快樂時,我們會喜歡他。但喜歡他的原因並不是他有讓人快樂的這個貢獻與功能。因為不管在邏輯還是時間上,我們是先感受到他帶來的歡笑,然後才認知到他有這個功能。你喜歡他是因為你感到快樂,或者說,不喜歡他是不能感受到他帶來的快樂啊!
不過,如果你是一個經紀人、秀場老闆,就會以他帶給人歡笑的能力來衡量他。因為你本來就不是把他當成人來衡量他。今天如果一隻猴子、甚至一顆石頭更受觀眾歡迎,你一定二話不說的一定選猴子和石頭。

對人的感受是我們天生的能力。只是我們長期被社會價值左右,自覺、不自覺的都會將人物化,並且用這種方式來理解我們存在的世界。
我們自我介紹的時候會自稱自己的職業,彷彿這個職業就代表著自己的身分、地位、價值。
身分地位就像我們會把東西歸類為家電、服飾、廚具、食品等等,這樣上賣場時才好分門別類購買。更別提價值這個詞了。

當我聽到人在自介自己是工程師、金融業、老師、經理,並且把這個頭銜當成重點,聽起來就像賣場裡的貨物介紹自己是家電、文具、玩具、服飾。

很遺憾的是,我們身處的社會中,金錢已經變成無可或缺的基本常識了。店員把物品交給你,不是因為他喜歡你、認同你這個人、感恩你對社會的貢獻和付出、或者經過其他思考而做出的決定, 而是因為你把手中的鈔票交給了他。不管你的這張鈔票是撿來的、搶來的、用才華、用勞力拚來的,還是只是金錢遊戲的產物。

為了換取生活必要的物資,你需要提升"競爭力"和"價值"來換取金錢,但僅此而已。

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

Python 娘第二圖

第一次要好一點,但離標準還有一段距離。
同樣是用 blender + freestyle 製成,但用了 gimp 自動白平衡一下。
未處理過的圖片如下。
基本的概念源自女媧及仙劍的趙靈兒 ( Jenny JS Liang 的建議 )。
背景圖混合了北宋畫家范寬的雪景寒林圖。
原始的 .blend 檔案可以在 Blend Swap 上下載。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我手上的一些電腦 blender 速度測試


把手上的一些電腦來測試一下 blender internal render 的速度。原本的目標是想測試一下平板以及 azure 和其他桌機筆電之間的差異,但 blender 在 xoom 跑不起來(不管是自己 compiled 或是 ubuntu 裡面的)。
測試的檔案是上一篇的主題 Python Girl 的影片。由於時間的關係,只測試 frame 1250~ frame 1349 間,每 4 frame render 一次(原本的影片是 frame 600 - frame 1400)。由於作業系統什麼都不太一樣,所以測時的標準以檔案修改時間為準,也就是 1250 及 1346 這兩個 frame 圖檔的時間差。
使用的 blender 都是 freestyle branch,版本號碼不一,但都是這一個月內的 svn。 windows 的版本是 32bit,其他是 64bit。
測試結果如下:
  • Core i7-2700 Ubuntu 12.10: 19min 16sec
  • Azure extra large 8 core Ubuntu 12.10:  32min 45sec
  • Core 2 Quads Q9500 Win7: 53min 8 sec
  • Macbook Air Core i5-3317u: 60min
  • Win8 Core 2 Duo T5600: 約 3  小時(沒等跑玩,要趕火車)
代表之前換筆電是有價值的。 可惜沒能測到 xoom 或者其他 arm cpu,不清楚是 kernel 的問題還是記憶體太小的問題。不過 compile blender 的時間和桌機比起來差距很大,有點像是 20 min 與 10 hr 的差距。
有可能的話,測一下 ipad, iphone, EC2, 新一點的 arm cpu 或者 raspberry Pi 這類的玩具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