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鼠嚇了一跳,有了魔法眼鏡後,這世界看起來完全不一樣了

2007年12月27日 星期四

魔術與生活


其實將魔術融入生活中,最重要的要領就是回到魔術的定義:「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魔術不是變出鴿子、彩帶、球,而是:
A 一直存在,但某甲不知道。甚至他不認為 A 有存在的可能。
當某甲發覺 A 的存在,對某甲來說,就有無中生有的驚奇感。
這種事情一天到晚都在發生,你唯一要做的,是讓某甲認為 A 是因為「你」而發生的。
自由女神像是怎麼消失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認為是大衛考柏飛讓她消失的。
這當然需要一些技巧,就像你不會直接把鴿子拿出來一樣。
如果你成功辦到這點,某甲也許不會把你當成是一個「魔術師」,期待你從帽子裡拿出兔子。
但他會有個印象,記得你是那個「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人」
我不曉得你怎麼想,對我來說,「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人」就是魔術師。
如果你跟別人解釋這點,別人可能會回答:「喔,你說的那種是真的魔術師吧。」
還記得Michael Ammar 說過
重要的不在於你做了什麼,而在於觀眾看到了什麼。甚至也不是觀眾看到了什麼,而是觀眾認為他們看到了什麼。
大多數人關心的不是「事實」,而是「他覺得的事實」。這也就是你能在現實生活中施展魔法的原因。
至於要怎麼利用這點?如果你曾經花個三年五載鑽研魔術,那我可以告訴你,你在魔術裡面學到的所有觀念和經驗,在現實生活中都真的有用。
我不是要你騙人,你是魔術師,知道魔術師是不能騙人的。你在大魔神的面前,以魔術師的驕傲立過誓言,你絕對不會越過那條線。
人的認知盲點很多,常常會認為某某事情不可能,某某事情不可以。遠距離戀愛不可能、某某職業沒前途、一定要念研究所。你很難改變別人認定的事實,但因為你看到了別人沒看到的事情,對他們來說,你就像是在施展魔法一樣。即使你沒學過魔術,這點也一樣成立,魔術的手法只是用來放大效果。
所以不要讓別人遮住你的眼睛,告訴你什麼才可以,什麼不可以。我們魔術師都知道,沒有所謂不可能這件事,所以不會太快下結論。我們會多想一下,想辦法找出達到效果的手法和秘密。分清楚所謂的規則到底是「真的」規則,還是「大家都知道的」規則
是誰告訴你簡報一定要這樣報?程式一定要這樣寫?東西一定要這樣賣?
不管你的工作是程式設計師也好、業務員也好,只要用心,總會找到機會,讓你在現實生活中給別人一個「見證奇蹟的時刻」。
(當然,你一定也還記得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的苦練經驗,要表演前,請先做好功課。)

你還記得你苦練 Classic Palm, Classic Pass, Muscle Pass 還有一堆控牌法的回憶吧?那對你的工作或生活來說,什麼是你的 Classic Palm?你要怎麼「表演」 Classic Palm?

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千里眼系列、終巡者

最近看了松岡圭祐的千里眼系列中文版 1-6,還有盧基揚年科的巡者系列四部曲。
對於巡者系列的注意源自於改編的電影,以前也看過千里眼系列有關的電影「綠猴子」和「催眠」,但是當初並沒有特別注意到這個系列。
終巡者其實讓我有點失望,沒有前三本的感覺。個人認為第二本日巡者是這一套中最佳的。夜巡者和幽巡者差不多。其中也只有日巡者是盧基揚年科和別人合著的。因為日巡者相比之下,比較能從另外一面的角度來看事情。夜巡者和幽巡者其實也不太差,也有各自的特點。
但是之前的陰謀已經出盡,到了終巡者,魔王太弱了、謎題也太弱了。沒有太大的衝突感。其中唯一有趣的是亞洲行,兩種文化之間的衝突,這是終巡者三個部份中最強的一部分。失敗的是第三部份,這是三個部份最弱的,完全沒有驚喜感。也許我期待最後的大魔王是主角老婆或者女兒吧。
作者在來台時曾說過,也許會在書中加入台灣的場景,很可惜,這件事情沒有發生。
千里眼系列也類似。五六兩本有點弱掉了。之前我雖然看過電影,但完全沒想過要看這套。會看這個系列,完全是個偶然。去圖書館借書時,想要借的書沒有了,因為看到他寫的魔術系列,就順手也借了綠猴子來看。沒想到發現這套書挺有趣的。作者對於催眠和魔術顯然都真的有下過功夫。後來翻到作者簡介才發現有眼不識泰山,作者本身就是日本知名的催眠專家、臨床心理師。
雖然不知道他在魔術方面的造詣如何,但至少一些術語、技巧都描寫得不錯。不過翻譯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許多的魔術用語翻譯不是台灣慣用的詞。此外像是「拼圖」一詞,也應該是「益智遊戲」、「謎題」之誤。
前六本可分為恆星天球教篇(1)、梅菲思特之綠猴子篇(2,3)、Deva 冥想社篇(4)、北韓篇(5,6)。
北韓篇和前面的步調有點不同,主角岬美由紀在這篇中有點慌亂的感覺。其實從岬美由紀和巡者系列的安東某方面有點類似,都是光明界的叛逆份子,表面上對於自己的光明理念堅信不疑,但其實自己隱隱約約的知道,自己堅持的理念有些怪怪的地方,好像不大對。
北韓篇藉由岬美由紀對上李秀卿之間的衝突來凸顯這點。不過看著前幾篇中大展神威的女主角降格這麼快,實在讓人有點不舒適。
千里眼系列有一個特點,就是要對催眠有點了解,或者對於作者所提供的催眠觀念接受的人,才能了解謎題在哪裡。前幾本有趣的地方都在於魔王巧妙的利用了一些手法,利用催眠達到了「理論上不可能」用催眠辦到的事,這才是謎團。如果你照著 B 級片的邏輯認定催眠本來就像催眠秀那樣能讓人自以為是海狗,那麼你會根本看不出來謎團在哪裡。
第一集的洗腦是一例,綠猴子篇的氣功是一個經典。Deva 冥想社的謎底就有點乏味了。北韓篇主要是女主角的心魔,剛開始還有點趣味,後來就弱到無趣。
魔術系列的女主角里見沙希在接下來的「千里眼:魔術師少女」中出場了,不曉得魔術少女對上千里眼會產生什麼火花。也許該好好學學日文,把後面幾集千里眼看完吧。
另外,千里眼系列中常常提到的「自律訓練法」,是由德國的 Johannes Schultz 在 1932 年提出的,可以用來消除壓力。簡單的方法如下:
0 找個地方坐下或躺下,告訴自己現在在一個安全的地方
1 想像右手很重,然後很暖和,反覆三次
2 對於左手、右腳、左腳,做出 1 一樣的動作。
3 對於所有的手腳,做出 1 一樣的動作。
4 感覺腹部發熱,慢慢向外擴散
5 感覺心跳平靜而穩定
6 感覺太陽穴微微發熱
7 感覺臉部肌肉放鬆平和
8 感覺額頭涼涼的
9 感覺心態平靜且放鬆,記得這個感覺。
據說這個方法在日本比較有名。但也許就像是書中說得,1932 年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現在大家都能方便的泡澡,用泡澡來紓解放鬆心情還比較快。

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Dual Reality: 每個故事背後都至少有兩個真相

Dual Reality 是一種魔術的原理。不是很多魔術有用到它,但妥善運用的話,能夠製造出超乎理解的神奇效果。如果你了解的話,甚至能在現實世界中創造出魔術的效果。

魔術師的把戲
依照慣例,我不會在這透露魔術的秘密。所以這是一個示範的例子。假設下面的狀況,你是一個魔術師,要展示一個神奇的效果給一對夫妻看。
魔術師先請先生到辦公室中喝茶或者聊天,閒談中問先生家裏是否有些珍藏的東西,沒有別人知道藏在哪裡?
先生回答,有一隻古董表,收藏在家中秘密的地方,不可能有外人知道。
然後魔術師繼續跟先生聊些其他的話題,玩些其他的魔術。

魔術師藉著上廁所的時機,打電話給還在家中的那位太太。假裝用讀心術的方式,告訴太太說:「我感應到你們家中有一樣珍藏的東西,嗯..,我看到一個圓圈,啊...有一些數字...嗯...是一隻錶,一隻古董錶!」
太太有點驚訝。然後魔術師繼續問太太,是不是應該沒有任何外人知道這隻錶藏在哪裡?太太回答是。
魔術師說:「好的,現在請你從家裏把錶帶來我辦公室,我讓你見識更神奇的事。」
太太把錶帶來後,魔術師在另一個房間中接待太太。他用了消失手法,將手錶在太太面前消失。然後告訴那位太太說:「神奇的事情已經發生了,這是對面銀行 XX號保險箱的密碼,你去那裡,就知道手錶去哪裡了。為了避免作弊,我待在這裡完全不離開,你自己去看看吧。」
這時,太太就去對面銀行,準備打開保險箱,見證奇蹟。

太太一走出房門,魔術師又回到先生那裡,神奇的變出一隻手錶,然後問先生是否覺得眼熟?先生認出這是自己家中的古董錶,很驚訝,他知道魔術師不可能作弊,因為藏錶的地點沒有人知道。除了魔法外,沒有別的解釋了。
這時魔術師微笑跟先生說,手錶很珍貴,趕快拿回去放好吧!你原來藏錶的地方很安全,放回去吧!

太太到了銀行,問了行員之後,行員打電話向魔術師確認後,讓太太用密碼打開保險箱。保險箱中沒看到手錶,但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不用擔心,其實我已經把你的手錶變回原來的地方了」

先生看到的效果是,明明沒有人知道藏在哪裡的手錶,魔術師居然能夠隔空變來。
太太看到的效果是,能用讀心術感應出家裏有隻手錶,而且能夠隔空傳送回到家裏秘密的地點。
同一個事件,由於兩個人各看到一半的事實,也有完全不同的解釋。魔術師憑空創造出了奇蹟,這是唯一在兩個世界中共通的真相。

娶到比爾蓋茲的女兒
現在回到一個老笑話
一位優秀的商人傑克,有一天告訴他的兒子:「我已經決定好了一個女孩子,我要你娶她!」
兒子:「我自己要娶的新娘我自己會決定!」
傑克:「但我說的這女孩可是比爾蓋玆的女兒喔!」
兒子:「哇!那這樣的話…。」
在一個聚會中,傑克走向比爾蓋玆。
傑克:「我來幫你女兒介紹個好丈夫!」
比爾:「我女兒還沒想嫁人呢?」
傑克:「但我說的這年輕人可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喔?」
比爾:「哇!那這樣的話…。」
接著,傑克去見世界銀行的總裁。
傑克:「我想介紹一位年輕人來當貴行的副總裁。」
總裁:「我們已經有很多位副總裁,夠多了。」
傑克:「但我說的這年輕人可是比爾蓋玆的女婿喔!」
總裁:「哇!那這樣的話…。」
最後,傑克的兒子娶了比爾蓋玆的女兒,又當上世界銀行的副總裁。
很多人可能會從這個笑話中,看到一些啟示、有一些領悟或覺得很神奇。實際上,的確很神奇沒有錯,這說穿了,其實就是 Dual Reality。這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而是一個通則。

老闆身邊的紅人
其實這個通則,廣泛的程度比你想像的高。假想一個現象,一個人,老闆身邊的人,或者古代皇帝身邊的人。他可能先假借一些錯覺、小技巧,製造老闆信任他、甚至寵他的假象。這時,他狐假虎威,藉著老闆的威信,命令同事、下屬工作。
從老闆的角度來看,每次交代這個人的工作,他都能辦得好,而且似乎其他人都聽他的,很有領導者的風範、統御的能力。所以自然會重用他、信任他。
從其他同事的角度來看,老闆信任他、重用他、他在老闆前吃得開,覺得自然要賣他面子也好、覺得自己其實是聽老闆的也好、或好漢不吃眼前虧也好,總之,變成要尊重他的意見,甚至聽他的話、巴結他。
老闆重視他的原因是因為同事聽他的話。同事聽他的原因是老闆重視他。
老闆問這個人的直屬上司對這個人的看法時,這個直屬上司通常也不會得罪紅人,會講些好話。
如果老闆或者某個客戶有女兒的話,這個人說不定又會變成前面故事裡傑克的兒子。
Dual Reality 又神奇的玩了一次無中生有的魔術。

東坡棋
以下引用自之前寫的「撲克與黑客」:

民 間傳說他發明了所謂「東坡棋」的招數。故事說蘇東坡曾在某國(有說是吐蕃,有說是西夏)圍棋第一高手來訪時吹牛說自己是大宋第一高手,對手絕對下不贏他。 那人不信,兩人立刻便紋枰對局,決一勝負。這時蘇東坡就拿出事先想好的方法,在對稱的位置上模仿對方著手,結果終局時就成了和棋。「決不輸棋」的牛皮也就 沒破了。

也有聽說他是拿這招對付佛印的,也有說他是以一敵二對抗兩個外國高手來個乾坤大挪移,畢竟單以模仿棋是無法獲勝的。不知道怎麼贏的人可以向塔史亮小朋友請教。

以一敵二,用 A 高手的招數對抗 B 高手,用 B 高手的招數對抗 A 高手,這件事情連猴子都辦得到。結果是一猴對兩高手,結果一勝一負,不落下風。這同樣是利用 Dual Reality 無中生有,在 A,B 兩人心中製造猴子是高手的假象。以下是 Derren Brown 玩的東坡棋,一人對抗九高手


製造與利用 Dual Reality
有一個故事是,兩個認識的武士有一次在路上迎面相見,看到一面招牌,A武士說,招牌是白色的。B武士說,不對,招牌很明顯是黑色的。兩個就這樣吵了起來。A 覺得 B 挑釁,有意唱反調。B 覺得 A 似乎在污辱自己的智慧,指鹿為馬。終於,兩個人打了起來,最後兩敗俱傷。在兩人交換位置,倒在地上之後,才發現那個招牌一面是黑的,一面是白的。
其實 Dual Reality 不用製造也一天到晚在發生。固執自己的觀點是人類的天性。如果做個調查,「對方」先動手、挑釁的吵架、打架甚至戰爭,一定遠多於一半。
想要有意製造,第一步就是先發現不同的人之間視野的差異。
更重要的就是,怎麼去利用這些差異了。
換個角度想,假如說現在有黑白兩派,各執己見,黑派無法發現白派的好,白派無法發現黑派的好。這時,如果你假借別種身份,替白派提供有黑派優點的服務,替黑派提供有白派優點的服務,這樣就是一種 Dual Reality 的創造了。
其實這些東西本來都存在,只是因為人固執於自己的觀點,而沒有看到。當你想辦法讓他看到了,對他來說,就是無中生有的變出來了。

2007年12月19日 星期三

猩猩與魔術

黑猩猩小龐看到魔術表演的反應。

如果上面網路不順,下面是同樣的:


英國魔術師 Paul Daniels 在電視上和猩猩合作的表演

猩猩變的冷魔術

根據新聞,大連的黑猩猩「連連」也會變魔術。
黑猩猩“連連”表現尤為突出。 动物剧场工作人员说,自从成为森林动物园的吉祥物后,“连连”训练更加刻苦,表演也更卖力,除街舞、跆拳道外,最近,“连连”又学会了变魔术,前天魔术“大变活狗”在动物剧场一亮相,立即吸引了好多的追“猩”族。動物劇場工作人員說,自從成為森林動物園的吉祥物後,“連連”訓練更加刻苦,表演也更賣力,除街舞、跆拳道外,最近,“連連”又學會了變魔術,前天魔術“大變活狗”在動物劇場一亮相,立即吸引了好多的追“猩”族。

2007年12月14日 星期五

小龐也是人

"Jerry was a man" 是 Robert A. Heinlein 在 1947 年寫的短篇小說,內容是探討一個經過基因改造過的黑猩猩 Jerry,是否能夠被視為人?這個故事 ABC 在 2007 年時,將他拍成一集電視劇,收在 Master of Science Fiction 科幻大師系列中。
其實有一個說法是,我們的基因有 99.4% 和黑猩猩相同(反方論點通常是,那麼我們也是 50% 的蘿蔔了),這個數字代表什麼意義很模糊,類似還有 98% 99% 之類的也很常見。總之,是說我們和猩猩其實沒有本質上的差異。
BBC 做了一個專題,叫做 "Chimps are people too"。
網站在這裡:
Danny and a chimp

在 Youtube 上你可以找到許多節目片段,但由於版權的關係,我不能嵌入放在 Blog 上,可以直接連到 Youtube: Chimps Are People Too 的 Playlist 上看
網站中還辦了一個投票 How Chimp Are You? ,其中有七條是非題。目前的結果是60% 的人是"99.4% 的猩猩",40%的人是 "100% 人類"。
或者說 People are chimps too,人也是小龐。
The Great Ape Project 是個宣揚猩猩權的組織。
但是反面來說,黑猩猩是很兇暴的動物,成年雄性黑猩猩的力量超過人類數倍,人類根本不是對手。黑猩猩不但會吃猴子,還會殺人。由於黑猩猩已經智慧到有同理心了,所以也會像人類一樣,有可能以虐待、殘殺同類或其他動物為樂(而不只是為了飢餓)。黑猩猩攻擊人類的新聞時有所聞,就連長期照顧黑猩猩,視黑猩猩為朋友的人,也一樣有可能被攻擊(注意的話,每幾年就會有這樣的新聞)。

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聖誕裝飾也可以 2.0


其實我本來想要把標題取成「不要小看糖之國的聖誕老公公」。
這是在 Sugar Land, Texas 的一個家庭聖誕裝飾,有趣之處在於他們同時架設廣播電台,播放聖誕歌曲,路人只要依照他們家門口的標示,將收音機調到指定頻道,就能收聽到他家自設廣播電台的歌曲。
他們的廣播訊號發射器,應該功率不大,不過小小的創意和少少的花費,就足以讓他們家成為一個小的觀光景點了。(左圖其實是他兄弟家的裝飾,本來打算放上他家的影片,但放上後發現解析度太差,效果不好)。
不久前造成一些小轟動的大中至正 2.0, 其創意當然有趣(1, 2)。但是想一些我們自己真正有可能辦到的點子,其實更有趣。
就大中至正/自由廣場這個東西,真的要掛上 LED 是超過我們一般人的能力。但是配合光影魔術呢?我們可以找一群人,在晚上的時候利用雷射筆,在「自由廣場」的牌子上做些修正呢?比方在前面加個「不」字、這個對某些群眾來說,應該是可以達到他們的意圖的。而且如果因此被逮捕或者驅離,反而更有點嘲諷的意味。當然也不用一群人,一個人拿很多隻雷射筆,或者用一台投影機也可能可以。但是你真的做之前,要自己去查這個到底有沒有犯法。不過各位有印象的話,可能還記得之前中正紀念堂變身 LV 行李箱這件事。
另外一個可以做到的,就是在自由廣場的門口放一塊小 LED 板子(或任何可以寫字的板子),利用視角借位,用小板子遮住匾額,提供遊客拍照,讓遊客可以任意選擇喜歡的字樣,還可以列個排行榜。這也是辦得到的(或者標籤雲,更 2.0 一點)。另外,賣賣雷射筆也行。總之,這樣才有獲利模式。
回到聖誕裝飾。我覺得這個裝飾也可以從廣播(1.0),進步到互動(2.0)。他可以開放聽眾 Call in 點歌。當然點歌可以收錢,但是所有收費捐給慈善機構,才符合聖誕節的精神。門口的牌子也可以換上 LED 動態資訊,畢竟聖誕節弄個花俏的燈飾也是很合理的。 LED 上可以顯示現正播放歌曲資訊,也可以列出點播排行榜、善心人士榜等等,增加與聽眾的互動。
另外個人的廣播播放功率有法律限制,但是可以藉由 Blog 常有的串連動作,幾個各地不同的家庭藉由網路做個串連,達到 1+1 > 2 的效果。
LED 甚至可以弄得像是個 Twitter 的東西,也不錯。如果大家也許還記得前幾年有人設立一個網站還有 webcam,讓大家透過網路來開關燈吧!也有點類似。

2007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死亡照相機

in front of something路克在後頭看到這裡的照片和文章(即左圖,感謝bwPingu 提供
),產生了一個頭腦中的錯誤複製。想到有一個故事的點子應該也挺不錯的,那就是死亡照相機或者死亡底片。
使用方法就像是拍人配上背後的畫面(廣告或者其他)。然後照片背景的文字或者影像,就暗示人未來的命運或者死法。
死亡筆記本有個缺點就是太好用了,好用到鬥智的空間反而減少到有時候有點一廂情願。所以一半就玩不下去了。
死亡照相機比較有限制、難控制,所以也會比較有趣。有時候可能會發現一個字不小心被遮住了,結果含意完全不同。還有自拍這件事情,也可以大做文章。到底人是否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連拍又可以怎麼玩?而相機對著鏡子拍自己,是否決定了這個相機的未來?也許能夠把「對著相機拍自己」當成一個相機認定主人的步驟。
背後意涵方面,可以搭配該文所說的「攝影師和模特兒間不對稱關係」,古代攝影會把人的靈魂抓走的迷信,「殺死底片」的說法,還有該文所說的「許多人為了得到美好的畫面四處奔波」這件事,也剛好可以象徵為了美好的未來奔波,
不過這個在絕命終結站(三?)也玩過類似的遊戲了。
加個相機的主人如果違反了某些規則,就要永遠囚禁在相機中,感覺也挺恐怖的。

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友善溝通的心靈腳本

雖然我長期以來都對表演(比方魔術或更早的布袋戲)、演講這類技巧有所注意(比方之前也整理了一些演講訣竅)。但我最近才對 Cold Reading 比較有系統的閱讀與學習。
當然我早就知道 Cold Reading 這個東西,但是也很許多人一樣,對這個領域有所誤解。比方說我們常常會用亂槍打鳥或者 Forer effect、Barnum statements來解釋 Cold Reading。但這些只是 Cold Reading 的一小部份面向。也有人認為是用騙答案、觀察肢體語言或福爾摩斯的超強推理力,但這些都是瞎子摸象而已。如果要了解一隻象,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變成一隻象。
這些都是題外話,總之,我要說的是,從 Cold Reading 中我了解到了許多有趣的溝通技巧。很多不同的溝通技巧建議中,都會強調,要你注意溝通就是 Making Connection。有人把這個字翻成直接翻成「製造聯繫」,我覺得不錯。但貼近我們了解意義的詞,就是建立關係,或者某種程度來說,有博感情的味道,或者搭起友誼的橋樑、建立互信。如果兩人根本不是站在同一個平面上,又怎麼能有效的傳達訊息呢?

雖然說起來簡單,但就像其他很多事情一樣,不是光有心就能辦成的(雖然了解 Making Connection 的重要,的確會是一個好的起點)。在我看過一些法門訣竅之後,我覺得一個最簡單有效的基本方法是「友善溝通的心靈腳本」。這是我在一本 Cold Reading 的書上看到的,雖然這個不能算是 Cold Reading 的關鍵技巧。
這個方法很簡單:在你去做溝通前(演講、表演、約會、談判),先在心理默默的想著,我喜歡你(或你們),你喜歡我,我們的溝通會進行愉快而順暢。
沒有錯,就是這麼簡單。想的時候心平氣和慢慢想,不用急。
這個心靈腳本的用途,是在處理你無意識的小動作、表情。雖然我們溝通看起來是以語言為主,但很多影響溝通結果的因素是情感面的。很多小動作、表情、無意識的小細節,都會影響溝通的結果。你同樣的話、做同樣的事,喜歡你的人也許覺得你有自信,不喜歡的人就覺得你自大。喜歡你的人覺得你謙虛、不喜歡你的人覺得你閉塞、甚至虛偽。
一個演講者,在他走到演講桌之前,如果表現緊張、沒自信,就已經帶給觀眾一些印象了。
但各門各派對於這些小動作的說法,千奇百怪。比方說有一個說法是,模仿對方不自覺的小動作,其實可以增加對方對你的好感。這個理論本身有猩猩行為研究的背書,應該也有一些心理學上的證據。但科學結果拿來擴大解釋是很危險的,所以只能拿來參考和用自己的經驗去實證。
理智方面的事情,比方論點的邏輯、結構等等,我們可以掌握,但是這類小技巧,不但多,而且眾說紛紜。一個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就是用這裡介紹的心靈腳本。當你給自己暗示之後,剩下來的,就交給你的身體。當你說服(或者提醒)自己要友善,對方也友善時,你的眼神、肢體、表情,就自然而然的會幫你做事,傳達出你想要傳達的訊息。你很友善,想要溝通,也希望對方友善。
當你覺得緊張,你的身體自然就會傳達緊張的訊息。常常我們都說,如果會緊張,你就不要去想「不要緊張」,因為這樣反而會一直想到緊張。但想要「不去想不要緊張」,你還是一樣會想到。與其如此,不妨找點別的東西來想,比方快要遲到了,你會急著想辦法到達會場,反而不會緊張(我以前常用的方式)。但心靈腳本更好,與其不要去想什麼,不如去想什麼。額外的,這個心靈腳本帶有降低緊張的副作用(效果因人而異,我知道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處理緊張方式)。
所以說,利用這個腳本,讓自己自然發出善意,再配合理智上對於溝通的安排,就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魔術表演也是如此。魔術表演是和觀眾分享有趣的現象,分享你心智、體能上的心得。讓人們回憶起自己的童心、對自然神秘的好奇心,提醒大家不要忽略了人類的創造力和潛能。而不是跟觀眾鬥智,或者挑戰、甚至污辱觀眾的工具。如果沒有建立一個共識、一個友善的環境,不但表演無法達到效果,對魔術師的安全也有威脅。
其他的表演如舞蹈、歌唱也是一樣,你表演跳舞不是為了要表現給觀眾說我比你會跳,不是要挑戰觀眾。如果你傳遞「我跳得比你好」這個挑戰的訊息,而觀眾也接收到了。那善良一點的觀眾會噓你(畢竟是敵對立場)。聰明一點的觀眾則會了解,唯一合乎邏輯的動作,就是聯合起來把你的腿打斷,然後問你說,現在誰跳得比較好?
約會或者其他的聚會也是一樣。你會看到很多人和人之間的印象是建立在一開始的六秒鐘、三分鐘之類的。你可以選擇去研究各式各樣的竅門,但如果不想花那麼多時間,這個方法是一個簡單的第一步。
另一個方法,也是從前學魔術的時候,羅賓老師講過的,對著鏡子練習友善的笑看看,也許你會發現:「天啊,這個怎麼會是我的友善表情」
鏡子是魔術師的朋友。不過有時候鏡子也會騙人。比方說,對著鏡子看,你看不到你眨眼睛和眼球的轉動。我認為這個對表情的細節影響很大。還好現在科技進步了,如果你還沒聽說的話,有一種被人稱為攝影機的機器可以用。但是攝影機就缺乏了立體感,解析度也可能有影響。
總之,這些方法就是提供一個參考,我個人是認為挺有效的。

2007年12月7日 星期五

小猴子、收據、開放空間、制服、牛

今天有一則新聞相當有趣。一名美國人亞當在台灣和一名林姓女子結婚,登記戶口,因為他喜歡西遊記和孫悟空,所以想要登記成姓「小」,名「猴子」。根據新聞報導,戶政人員感到為難,因太太堅持,戶政事務所才在請示內政部之後才把名字登記。
然後他們生了小孩後,也是根據新聞報導,戶政人員又為難了,怕他們把小朋友取名「小小猴子」。還好他從母姓,叫做「林零靈」,不過下一個小孩會從父姓,叫做「小西瓜」。這則新聞還挺有趣的。
雖然我對新聞中的細節一樣存疑,比方戶政人員擔心這阿兜仔會登記成「小小猴子」這件事情,實在頗有疑點。但之前那個戶政人員懷疑能不能姓「小」這件事情,也許有他的真實度。不過如同小太太所說:「哪條法律規定不能姓小?」在規則內玩創意是一種自由的。不能因為你不敢、不想或沒想到這樣做,就認為別人也不准這樣做吧。

收據事件
前不久,美國有一個有趣的的事件, 一名美國人 Michael Righi,在電子賣場 Circuit City 買完東西結帳之後,在門口店員要他出示收據。這是個美國賣場常見的現象,可能是用來防小偷或者防內神通外鬼的,雖然似乎沒什麼用,但一般人都會乖乖合作。
結果 Michael 很酷的跟店員說了一句:"No, thanks",就頭也不回的離開,走去停車場的他的車上。
店員很緊張,大聲叫他,並且找人去攔他車。雙方爭執。
Michael 其實是故意這樣做的,因為據他的了解,賣場不是公務機關,民眾有權拒絕出示我們的所有物。賣場也沒有權利擅自檢查搜索商品,因為當他付錢之後,商品已經是他的了。
Michael 向賣場人員表示,如果他們懷疑他偷竊,請報警,他會跟警方合作,不然,就讓他離開。
賣場人員不願意,攔住車不讓他走,堅持要查看商品和收據。由於車上還有 Michael 家人,所以 Michael 打電話請警察協助,因為其實店員已經有妨礙自由的嫌疑了。
沒想警察來了之後,居然先要求 Michael 給他看駕照(美國駕照就幾乎是身份證)、商品和收據(有人認為因為警察打混好好的,被這種小事叫來很不爽)。這個 Michael 讓警察看商品、收據,但是堅持只報姓名,不出示駕照。商品和收據當然都沒問題,賣場自然也沒有意見了。
不過警察再次要 Michael 出示駕照。 Michael 為了捍衛自由人權,告訴警察,根據當地法律,人民只有回答姓名的義務。他現在沒有開車,他有權不出示駕照。
接著警察因此逮捕他了。後來他當然不爽,放在網路上,上過 Digg 頭版,引起不少回應。
然後就是法庭往來。基本上呢, 最後法庭同意 Michael 的法律見解。詳細情形,可以到他的部落格看。

爬牆事件
這是我小時候的故事。當時我家有個公寓在某大廈社區。由於我出入的路徑問題,我常常翻牆而入,省了一大段路。不過說翻牆而入有點太小看當時的小松鼠博士了,我可是能翻過比這高多了的牆,大廈所謂的圍牆,其實只是腰高的圍欄。對我來說,可能還比較像是跨越欄杆。
為什麼一個社區的圍牆要弄那麼矮呢?不是很不安全嗎?
因為那塊區域,其實是因為建築法規所設立的開放空間,就是你常常可以在台北市看到樹立一塊鐵牌的那種。依據開放空間的法規和精神,開放空間是要二十四小時日夜供市民使用(合理使用)。而且要盡量靠近馬路,並設置通道。所以設立這種讓人感覺是牆,但是又可以解釋說只是欄杆的東西,心態不言而喻。
結果某日爬牆之後,就被社區某正義居民大聲指責我爬牆行為。
事實上,即使那個不是開放空間,爬牆本身是完全不犯法的。犯法的是入侵或公共危險。我的住家本來就在那裡,我本來就可以合法進入。
當然,如果牆很高,那裡又不是開放空間,那麼,一般人不會冒這個險去爬牆,所以即使沒有犯法,別人的確也可以合理懷疑你有不法目的的嫌疑(畢竟他不一定知道你是居民)。所以我也不會惹這種麻煩。
但這次情況很清楚,我的爬牆絕對合法合理,屬於憲法保障的人民自由。
接下來的情形,類似:(因為有點距離,兩方大聲說話)
正義:「那邊那個人,你怎麼爬牆!」
我:「我家也在這裡,爬牆沒有違法啊。」
正義:「可是你這樣破壞社區安全。」
我:「這裡是開放空間,本來就應該開放給所有人自由進出」
正義:「可是你這樣會帶壞小孩...」
我(當時年紀太小,方法太直接):「那我問你,爬牆為什麼是壞的?」
正義(稍微錯愕了一下,不過很快回答):「這....大家都知道的嘛,爬牆就是不對啊」
當時我溝通能力實在很弱,他在一堆群眾支持下,我在自認理直的情形下,就這樣僵持沒有結論。我實際上是沒能說服任何人。
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其實我不一定要說服別他。我可以學 Michael 那樣回他,不然你咬我啊。
也許應該將氣氛改變、節奏弄慢,比較能讓人思考,這樣對我有利。
最後,因為我媽也勸我不要惹麻煩,所以我之後爬那裡的小牆,都會特別小心不要被看到。
十多年後,那裡的房間也賣掉了,因為要到那個大廈社區裡面搬東西(山上砍下的樹幹掉下去了),跟管理員講了幾句話,那個管理員也不知道我是誰,談話中還提到:「以前還有一個人常常爬牆進出....」
不過呢,那位顧慮社區安全的正義之士,似乎沒有發現,在十多年後的今天,圍牆還是一樣的矮,一樣的不安全。
(另外可以參考這篇「誰的開放空間」)

騎牛事件
另外一個,就是之前的大陸遊客紐約爬牛事件。一堆批評的是說丟臉,不守秩序什麼的。
然後又有人把老外也做類似的事情放在網路上,說明不單是中國人缺乏禮貌。
我的問題是,騎在牛上面照相,有什麼丟臉不禮貌的?只是因為大家都沒這樣做嗎?
應該沒有殺人放火,破壞市容,那條牛,看起來也有點強壯到不需要受到保護。
不過呢,我在網路上看到,在紐約騎牛或者任何的公開雕塑品,應該都是違規的。所以這個舉動有可能是違反法規的。但我相信大多數的人,應該都不知道這一點。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你雖然可以學 Michael 或者小先生耍帥玩創意,但是要先搞清楚法律和狀況。而且即使知道法律,也很可能會像他們一樣遇到麻煩。
某個雜誌還是報紙有刊出這類異想天開的法律問題。沒有律師的話,或許先去知識+問看看吧。

制服詐欺
之前有提過,有個英國的節目叫做 The Real Hustle,專門介紹詐欺手法。裡面很多詐欺都是利用人類這種「理所當然」、「大家都這樣」的心態。比方說下面這個詐欺,就是利用大家對於制服的刻板印象,還有對權威的盲目服從做的




2007年12月4日 星期二

記憶力測驗 黑猩猩擊敗大學生

又一次,黑猩猩告訴人類誰才是靈長類的老大。
根據這篇新聞報導(可以參考上面的新聞影片),京都大學的日本科學家松沢哲郎設計了兩種記憶力實驗來測驗五歲黑猩猩,並且讓成年人類當作控制組,結果發現黑猩猩擊敗了人類。松沢哲郎設計的實驗有點像是腦年齡測試那樣的,這幾隻黑猩猩也是練過的,認得阿拉伯數字。
第一個實驗中,就準確度來說,其實人類不輸黑猩猩,但是速度比黑猩猩慢。第二個實驗試著把測驗的速度加快,記憶的時間縮短,結果人類輸給了黑猩猩,部份大學生們即使經過六個月的訓練,仍然輸給黑猩猩。
這不是特別挑大學生來顯示大學生比較笨,而是大學裡面作心理實驗,大學生是最方便的實驗對象。接下來,他們將繼續找小朋友來研究,因為其實這個可能跟年齡有關,因為就連年紀小的黑猩猩表現的也比年紀大的黑猩猩好(就說了,是腦年齡測試嘛)。

2007年12月2日 星期日

XSS is the new buffer overflow, Web 2.0 is the new P2P

十多年前,當我在玩網路入侵的時候, buffer overflow 是個金礦,我自己也發現了好幾個。但是在主流軟體中,真的比較有「貢獻」的,只有一個 sendmail 的漏洞。我這方面主要的成果在國產軟體。
說來也不值得驕傲,我當時有一個「理念」,就是我假設中文軟體界的觀念與技術都比較落伍,所以我針對國產軟體下手,如果「西學中用」,在國產軟體中應該可以很容易找到漏洞。。不幸的,這個假設是成立的。所以當時 cxterm 有一些老的 xterm 漏洞,而 bbs 裡面也保有一些很老的 shell string 的漏洞,當時很多台灣的 cracker 都是用這類的技術在入侵的。
那時我雖然很弱,但還是和一般的 cracker 不在一個層級。所以我發現了不少比較有創意的入侵方式,比方幾種用環境變數弄穿 BBS 的方法(有一些用 buffer overflow),而在光明界發展一些東西(的同時,也在黑暗界用同樣的技術破解國產軟體 ptelnet(當時很多 BBS 很流行用這個安全的 telnet)。在當時那個 BBS 流行的時代,說是橫行無阻一點也不誇張。外加一堆邪門歪道的方式,那時足跡遍佈各個政府機關、大專院校,一度想要在台北市政府發封讓自己免役的電子公文(至少那時還挺多這類的電子公文),抓了一些公園路燈管理處的地圖,還有一堆學生資料(我只拿來變魔術用,有幾次因為同名同姓搞錯)。
那時甚至為了要幫別人註冊體育課還什麼的,就順手破解了師大的機器。
當時覺得這段日子永遠不會結束,但終究這就和其他的興趣一樣,被另外一個興趣取代了。後來雖然還是有玩玩 SQL injection 之類的東西,也玩出一些很有趣的東西,我也保留了台大和台北市政府的後門很久一段時間,但整個興趣的強度和當時不能同日而語。
十年過去了, 經過 Buffer overflow 變成 SQL injection, 到現的 XSS 的時代。但是很不幸的,我當年的指導原則「國產軟體的觀念和技術比較差」這件事情卻還沒有變。 從 Gaaan 病毒黑米炸彈Funp 炸彈,國產軟體還是一堆簡單的安全弱點。公平一點,這裡面有些炸彈其實沒有那麼恐怖,而 Gaaan, Funp 的站主回應也都挺不錯的(就連黑米其實也有「反應」),而且其實壞狗搜尋也算是利用了技術強權 Google 做 XSS。但這些弱點之淺顯,如果之前有人早已偷偷在利用,我一點也不意外。
而且,當年入侵網站說起來輕鬆、如入無人之境,但常常也要花個一天時間、甚至一星期。更重要的是精神上面的投入。所以,我現在玩這些漏洞的力量,可能只是用當年的萬分之一。
如果現在有個正在熱衷於入侵的年輕人,就像當年的我一樣,那他很可能就會用我現在一萬倍的力量去入侵這些網站,這樣的力量有多大?如果說能夠入侵主機拿到 root,也不讓人意外。
標題用了兩句老梗句型(snowclone),以上是解釋第一句(附帶一題,"XSS is the new buffer overflow" 不是我先說的,可以在網路上搜尋一下)。
至於第二句,我不清楚有沒有人說過類似的話,但我相信這個看法不是新的。
前幾年 p2p 很紅,大家抓電影、 A片、音樂都在 p2p 上抓,現在也還是。但是,有一個趨勢是, web 2.0 的應用慢慢的取代了過去 p2p 的地位。慢慢的,有些人會用類似 youtube 的網路服務來看電視、日劇。比方 http://tv.funp.tw/ 就是一個例子, im.tv 也是。 事實上,最近這樣類似的東西還不少。另外一個例子,就是過去我們在抓 Poker 比賽影片的時候,都是用 p2p抓的。一開始是 The Pirate Bay,後來有個專門的 The Poker Bay 這樣的玩意。撲克也像我其他的興趣慢慢淡出,到現在也一兩年了,最近再和朋友談到,沒想到現在流行的是 Pokertube 這樣的東西。
就連抓 A片也是一樣,現在也不用 P2p 了。一大堆 porn tube , megarotic 之類的東西。如果想看的時候隨時都能看,誰還要用 p2p 抓?如果想看時用瀏覽器就能看,誰還想去另外抓程式來看?
抓歌也有很多選擇,像是搜狗就是一個。Google 也有一些搜尋方式(filetype: or music:),獎勵那些識字的人。前一陣子我個人偶而要抓歌,我覺得 vlog.im.tv 還挺方便的(現在好像要用 mms: 下載器才行了)。
但 Web 2.0 的這個利用法有一個隱憂。 p2p ,資源(內容與機器)是整個社群提供的。web2.0,內容可以由社群提供,但機器呢?那些 Web 2.0站台可以容忍社群免費利用他的資源到什麼程度呢?羊毛出在羊身上,社群總是要用某些方式來回報這些 Web 2.0 站台的。

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壞狗不道德搜尋: Google 不想讓你看的圖片


有善就有惡,有光明就有黑暗,有咕狗就有壞狗。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Google 的圖片搜尋可以設定安全選項,使用者可以選擇「高安全性」、「中安全性」或「無」。依照選項的不同,Google 會把一些他認為不好的色情圖片過濾掉。
但正所謂有光亮就有陰影,在 Google 大神教導我們什麼是合乎道德的同時,祂同時也幫我們把不道德的東西找出來了。
因此,壞狗就誕生了。壞狗依照咕狗大神的判斷,將搜尋的結果分成「道德、不太道德、邪惡」(Good, Bad, Ugly) 三類。
壞狗的英文名字是 Bagle,因為 Google - Good +Bad =Bagle.
有興趣的人,可以到 Bagle 試試看。不過似乎 Google 的人工或智慧還不是那麼強,所以很多判斷很無厘頭,也許你會發現原來自己的照片被 Google 認為不適合讓小孩子看。不管怎麼樣,看看 Google 到底認為哪些圖片是限制級、不想讓你看,也挺有趣的。似乎人名和英文的判斷會比較準一點。
更新:
感謝各位的留言和回應(也包含PTT、黑米、推推王上面的)。
小明建議的名字:「悖骨」也不錯,頗有一點反叛的味道。原本的 More Bad,More Ugly,也改成了問句「More Good? More Bad? More Ugly?」,為善為惡只在各位的一念之間,可以自己決定。


更新:目前因為年久失修,已經無效。


技術細節:
這是一個概念測試,所以很多東西還不完整,比方倒退瀏覽功能鍵還沒有支援,一些搜尋結果資訊也不完整。另外 UI 也不是太好。
雖然「全部-好=壞」這個概念很簡單,但是實際要寫成程式有點麻煩,主要是 Ajax 的技術細節。照例,我不想自己架設主機,所以要用寄生蟲的方式。但 google image 沒有好用的 API(video有 rss,可以配上 google ajax feed api),當然可以用 openkapow, bookmarklet, grease monkey 等方式達成,但這次我試著使用 Google 翻譯來完成。Google cache 應該也可以這樣玩。
基本上,這是把 Google 翻譯當成匿名瀏覽的用法,所以用一般的匿名瀏覽網站也許也能辦到。不過用 Google 翻譯的好處是 Google 太強壯,不會倒,而且一些 Ajax 動作比較直接。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混搭,遜! 撒尿牛丸,酷!

混搭這個名詞,現在常常是兩種英文的翻譯,一個是 Mix & Match,一個是 Mashup。
在設計風格、服裝等方面,一般指的是前者,網路應用則大多是說後者。少部份人,也會把音樂上面的 Mashup 翻成混搭音樂。
事實上,根據 Wikipedia, Masup 在網路上的用法,源自音樂的用法。我不清楚真的在玩音樂的人,是不是會用混搭這個詞來稱 Mashup。
但我們把混搭這個詞拆開來看,「混」和「搭」,其實就是Mix 和 Match 兩個字。反之 Mashup 比較近於攪碎磨爛混和的意思。
我個人主觀的印象也是先聽到混搭這個詞用在時尚流行方面在先,然後我才知道網路方面 Mashup(應該比絕大多數的人要早不少),然後才發現有人把他翻成混搭。但是音樂方面如果有人先把 Mashup 翻成混搭雖也不無可能,而且也很傳神,但是歌舞界的慣例似乎翻譯都是音譯(嘻哈、爵士、放客、雷鬼)為主,字面意譯為輔(藍調,搖滾、鄉村),少有這種跳開原術語的翻譯。
總之,如果沒有其他的證據,我大致上相信現在中文把 Mashup 翻譯成混搭,是先從大眾媒體的得到這個詞之後,在自行套在 Mashup 上面。
事實上,連中文 Wikipedia 都這樣翻,我一直覺得中文 Wikipedia 的管理和政策很糟糕,傾向不用英文做條目名稱的態度,很容易造成一些草率亂翻的名詞變成半正式的譯名。
Mix and Match 這個詞很常用,雖說時尚流行界翻成混搭風,但其實這個詞在英文中還算常用。事實上,就連很多關於網路的英文文章也會用到這個詞。畢竟用 Mix and Match 來描述現在很多 Web 2.0 的設計也很貼切。這些文章裡面也常常用到 Mashup 這個詞(比方)。
兩個都翻混搭,到時候你要怎麼翻譯?
難道 Mashup 翻成混搭,然後 Mix and Match翻成 混合與搭配嗎?
所以別再混搭混搭了,Mashup 就 Mashup。要用中文就用沿用網路文化的慣例,用比較通俗的翻譯「撒尿牛丸」,風格還比較對。Mashup 是什麼?不就是磨爛之後摻在一起做撒尿牛丸嗎?
典型的 Mashup 不就是 google map + Flickr 或 Yahoo Map + Yahoo Local 這類?
Google 強還是 Yahoo 強? 爭什麼爭,滲在一起做撒尿牛丸啊~笨蛋!!!!!
如果還你還不相信,那麼有影片有真相。上面的影片是混搭( Mix and Match),下面這段是撒尿牛丸(Mashup):

撒尿牛丸酷多了吧?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日巡者

最近看了巡者系列的夜巡者、日巡者和幽巡者。結果發現,照書的說法看起來,我應該是屬於黑暗界的。
光明與黑暗
巡者系列的基本架構是象徵人類性善的光明界、夜巡者對抗象徵性惡的黑暗界、日巡者。另外還有幽界、大審判法庭等中立制衡的設定。
這樣看起來好像黑暗界很糟糕,不過呢,什麼是黑暗借的立場呢?黑暗界主張自由,套句日巡隊女巫阿莉莎的話:
「..每個人都想自由地生活,做他想做的事。...雖然世事無法盡如人願,但大家的企圖都一樣。自由只有在對立中才能產生...」
從黑暗界的觀點來看,光明界只是硬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套在整個世界上,更加霸道。
書中對於善與惡有一個操作型定義:「善就是排除私慾,為了別人著想,惡就是只為自己著想」。光明超凡人的超凡能力是捨棄身上「為惡的能力」換來的。反之,黑暗超凡人則是事事為己,因為他們的能力是用「為善的能力」交換來的。是故,夜巡者言必稱「我們」,而日巡者則用「我」。
不過光明界的定義有個很大的問題存在,如果每個人都沒有私慾,那麼,你怎麼為了別人著想?
所以人們為了這個創造出虛幻的整體利益,比方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社會道德、善良風俗。
如果你真的想要為別人好,但因為你是別人的別人,別人也會想要為了你好,所以繞了一圈,不是應該自己好才對嗎?這樣當然是誤謬的,因為別人的別不是只有你。好吧,那我們順著別人的別人的別人一直追下去,什麼時候才會停呢?一定停在惡人身上,因為善人都是為了別人,所以這個鍊子一定會停在惡人身上。
所以連的起來了嗎?為什麼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社會道德、善良風俗最後總是變成保護少數既得利益者。竊國者侯呢。
反之黑暗界就自由坦蕩的多了,也比較像真正的人。哪個正常人講話會老是自稱我們?也許除了共產黨之外吧。事實上,光明界也是共產主義背後的推手。
不過不管是光明界還是黑暗界的超凡人,都捨棄了一部分的本性。我相信我們的本性中還是內建有群體意識的。

好不好看?
小說還挺好看的,其實有一點像是基地系列,不但超凡人的能力設定,基地系列也是從第一基地、第二基地的不同角度來看世界。裡面也都是從個人角色的觀點來參與各懷鬼胎的各派陰謀鬥爭。
但巡者系列的色調稍微灰暗一點,陰謀詭計也有自己的味道。
兩方的勢力,依照設定必然是勢均力敵的。當然由上面所說,黑暗界應該佔盡便宜才對。由於作者也不是笨蛋,他依照這個設定推下去,的確也提到黑暗界比光明界容易獲得能量和能力。
但事實上卻是黑暗界雖然理論上絕對勝過光明界,但是卻總是吃鱉。因為黑暗界的人無法為別人犧牲,所以依照定義無法有真愛,而我們絕對不要小看「愛」這個東西在幻想故事裡面的力量。

語錄
書裡面的一大特色是引用搖滾樂的歌詞,我引用其中一段黑暗界觀點的歌詞:
喂,天堂居民!
誰沒到過地獄?
未曾歷覽陰間,
怎能建構天堂!


還有黑暗國歌
我自由了!像天空的飛鳥。
我自由了!忘了為何恐懼。
我自由了!迎風而行。
我自由了!


以下是光明界對愛情的觀點:
「黑暗一方就是想從你人性的一面陷害你,從你的弱點和各種情緒中.....」
「莫非愛情也是弱點?」
「如果愛情是你的一部分,就會是能量;但如果你是愛情的一部分,這就是弱點了。」

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

lyx 1.5.2


lyx 1.5.2 版之後,對於中文的支援已經沒有問題了,Windows 下搭配的 MikTeX CJK 應該也沒有問題了。
唯一要增加的是字型, Windows 下面可以根據這個介紹的 7,8頁或者之前文章的 3,4 項來安裝字型。前面的方式比較簡單,對大部分的人應該都可行。
這時候,只要將 language 設成 Chinese(Traditional),然後在第一行按下 Ctrl-L 加上 TeX 指令
\CJKfamily{cwmu}

就能順利使用中文了。
有些頁面標頭設定下,使用中文 title 可能會出問題。我想應該不難解決,我暫時也用不到,所以就沒有解決了。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私人基金必勝法

昨天上午在電視上看到一小段「大學生了沒」,裡面一位學生提到,他幫別人投資,保障本金,但是超過 10% 的獲利則算他厲害,他會拿走。
不清楚這個 10% 是多久的投資,當成是一年好了。這樣從投資人的觀點來看,好像不錯,穩賺不賠,但事實上,套句詐欺遊戲的話,經理人有必勝法。
當然你會問,投資人看起來是穩賺不賠啊?如果經理人有必勝法,那麼錢從哪裡來?
其實錢是從投資人的機會成本裏面來的。
我們假設銀行的年利率是 2.5% 好了,如果投資人把錢拿去存,一年後他會得到 2.5% 的利息。
等而下之的經理人可以欺騙投資人賠錢,偷竊利息。但這樣就沒意思了,我們假設經理人守規矩。
假設這個經理人受到五個投資人委託,每個人投資一千萬,這個經理人可以將這五千萬放入銀行,然後拿回一百二十五萬利息,所以每個投資人目前各有一千零二十五萬。然後呢,經理人將這五筆錢投資一場「賭博」,五個人只有一個贏家,四個輸家每人付給贏家五十萬,總共兩百萬。所以呢,變成一個人有一千兩百二十五萬,四個人有九百七十五萬。
經理人可以很講信用替那四個輸家吞下虧損,還給那四個人的本金一千萬。但是對於獲利的那個投資人呢,他給他一千一百萬。結算下來,經理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賺到了二十五萬。
定存加上「賭博」只是為了說明起見,簡化的模型,技術上呢,可以操作一些市面上的投資工具達到類似的效果。
二十五萬也有點少,不過一來反正無本,增加規模數字就會變大。二來呢,其實一般經理人應該很容易讓平均的投資報酬率超過 2.5%。
假設經理人預計一年的獲利期望值為 7% 好了,然後我們也不要浪費精神去像上面那樣弄歪機率分佈,我們假設獲利的機率分佈是對稱的,比方自然分佈。那麼如果改成虧損和超過 13%之後算經理人的,那麼經理人的獲利會剛好是零。但是現在 10% 之後就算是經理人的,所以這中間的差距就是經理人賺的。多少不論,因為跟機率分佈有關,但這是無本的。
但是只要操作到年平均報酬率 7% 就能拿錢,我覺得是個好工作。
當然,經理人的確替投資人負擔了許多風險,但是這個值不值得投資人損失的利潤,就見仁見智了。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Snowclone 老梗句型

兩個月前,突然想找找看在 slashdot 看到很多次的 "I, For One, Welcome Our Newest XXX Overlord" 句型典故出自何處,查了一下,發現他出自於 The Simpsons。身為 The Simpsons 迷,我當然知道這幕出自何處,只是我原來以為 The Simpsons 也是引用其他的典故。
The Simpsons 對通俗文化的影響力很大,並不讓人意外,比方常常被引用的甜甜圈宇宙模型,一些 The Simpsons 自創的字被收入字典。比較有趣的是我學到了一個冷知識,這一類的造樣造句的東西有個專有名字,叫做 Snowclone。
Snowclone 這個詞出自 Language Log weblog,算是這方面很有名的網站。之所以有個 snow 這個詞,是因為 snowclone 的代表性句型就是「如果雪在愛斯基摩語有N 種叫法,那麼 X 在 Y 中就有幾個叫法。」 裡面的未知數當然可以任意代入,所以 Snowclone 的定義就是公式化老句型的舊瓶新酒用法。換新一點的詞彙來形容也挺貼切的,就是老梗句型
其實實際上呢,沒有一個真正被叫做愛斯基摩語的東西,所以那句典型的老梗句型其實也只是個句型。
當然老梗這個詞也是被扭曲誤用的詞,其實是老哏,根據字典的解釋,哏是滑稽有趣的是,也有一些逗哏、捧哏、有哏之類的詞彙。老哏之意當然也就很明顯了。不過現在大家「老梗」基本上除了老笑點,還做老橋段、老故事、老把戲,基本上只有老這意思。比方老梗文其實就是內容很老的意思而已。用英文來說,老梗其實和 cliché 是一樣的意思。所以用來形容 snowclone 很貼切。
英文常見的 snowclone 還有
  • Have X, will travel. (Original: Have Gun — Will Travel, the title of old US TV western, or the vaudeville phrase "have tux, will travel"[6])
  • X or bust. (Original: "Oregon or Bust!" on the side of covered wagons in the Old West.)
  • To X, or not to X? (Original: "To be, or not to be" from Hamlet)
  • How I learned to stop X and love the Y. (Original: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subtitle to Dr. Strangelove.)
  • X is the new Y.
其實當然還很多,可以從 google snowclone 或 wikipedia 的 snowclone 出發,找到很多,我就不列了。發現原來很多本來覺得還挺有趣的東西,自己代換一下還自覺得有創意,原來已經是老梗 cliché 了。
這種東西老歸老,但是其實也是有一點自我解嘲或者 meta-joke 的精神在裡面。使用者本身有時也意識到這是老梗句型,但是短短的一句話也包含著小眾文化同儕惺惺相惜的惡搞感,又帶點喚回集體美好回憶的剎那永恆感,可以說是老梗恆久遠,一句永流傳。
事實上,我們也有很多老梗句型,以 ptt 流行語來說,下面幾句多少可以算是:
  • 你有受過XX的專業訓練嗎?/你有受過專業的XX訓練嗎? (例句 )
  • 拜託不要,我對xx過敏 (例句)
  • 先承認你是xxx吧 (例句)
  • 自從XX以後,頭腦就靈光了許多,每次考試都得一百分呢 (例句)
  • 我有一批XX好便宜的,要的話就打名片上的電話
  • 摸摸你的XX 這樣oo嗎?
  • 這不是XXX這不是XXX這不是XXX~~~
  • XX是什麼?? 可以吃嗎?? (例句)
  • OO,XX,傻傻分不清楚 (例句)
  • 天天XXX,我有健康的XX (例句)
  • 我論xxx的可能性 (例句)
  • 記得xx時感動的眼淚。 (例句)
  • 身為一個XX 有XXXX是很合理的。 (例句)
  • 以下是xxx的YY名單。
  • xx是韓國發明的/xxx是韓國人。 (例句)
  • 每個人心中都有XXXXX。 (例句)
  • 保安~可以讓人家這樣x了又xx了又x嗎!? (例句)
其實還挺不少的。
最近流行的可能是「笨蛋,問題在XX」 (例句)
另外一種流行用法,剛好相反,是把任何句子的某些詞都換成另一個詞,最典型的就是把「中」換成「台」,像台肯、陳致台。也許可以稱為 co-snowclone 吧?

2007年10月13日 星期六

有學問語錄

關於數學、科學、研究的語錄

As far as the properties of mathematics refer to reality, they are not certain: and as far as they are certain, they do not refer to reality.
Albert Einstein

"Obvious" is the most dangerous word in mathematics.
Eric Temple Bell

A talk in mathematics should be one of four things: beautiful, deep, surprising... or short.
Michel Mendès France, remark, c. 1986

There are only two kinds of modern mathematics books — those you cannot read beyond the first page and those you cannot read beyond the first sentence.
C. N. Yang

Factorials were someone's attempt to make math look exciting.
Steven Wright

A circle is the longest distance to the same point.
Tom Stoppard

There is very little flexibility in the behavior of the Universe. What it does once, it does again.
Isaac Asimov

What makes the Universe so hard to comprehend is that there's nothing to compare it with.
Ashleigh Brilliant

If you wish to make an apple pie from scratch, you must first invent the universe.
Carl Sagan, Cosmos (1980)

The whole of science is nothing more than a refinement of everyday thinking.
Albert Einstein, Out of My Later Years (1950)

Science is a long history of learning how not to fool ourselves.
Richard Feynman, quoted in K. C. Cole, The Universe and the Teacup: The Mathematics of Truth and Beauty (1998)

The main object of all science is the freedom and happiness of man.
Thomas Jefferson

Science is always simple and always profound. It is only the half-truths that are dangerous.
George Bernard Shaw, The Doctor's Dilemma (1913)

The experimenter who does not know what he is looking for will never understand what he finds.
Claude Bernard

I have little patience with scientists who take a board of wood, look for its thinnest part, and drill a great number of holes where drilling is easy.
Albert Einstein

Every hour a scientist spends trying to raise funds is an hour lost from important thought and research.
Isaac Asimov

"Research" means "to search again." Why not? Sometimes, a new interpretation emerges that is of vast importance.
Isaac Asimov

Basic research is what I am doing when I don't know what I am doing.
Wernher von Braun

In research the front line is almost always in a fog.
Francis Crick, What Mad Pursuit: A Personal View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1988)

Results! Why, man, I have gotten a lot of results. I know several thousand things that won't work.
Thomas Edison

If we knew what it was we were doing, it would not be called research, would it?
Albert Einstein

The final results [of his work on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appear almost simple; any intelligent undergraduate can understand them without much trouble. But the years of searching in the dark for a truth that one feels, but cannot express; the intense effort and the alternations of confidence and misgiving, until one breaks through to clarity and understanding, are only known to him who has himself experienced them.
Albert Einstein

The mere formulation of a problem is far more often essential than its solution, which may be merely a matter of mathematical or experimental skill. To raise new questions, new possibilities, to regard old problems from a new angle requires creative imagination and marks real advances in science.
Albert Einstein

If we want an answer from nature, we must put our questions in acts, not words, and the acts may take us to curious places. Some questions were answered in the laboratory, others in mines, others in a hospital where a surgeon pushed tubes in my arteries to get blood samples, others on top of Pike's Peak in the Rocky Mountains, or in a diving dress on the bottom of the sea. That is one of the things I like about scientific research. You never know where it will take you next.
J. B. S. [John Burdon Sanderson] Haldane

Why think? Why not try the experiment?
John Hunter, letter to Edward Jenner

Copy from one, it's plagiarism; copy from two, it's research.
Wilson Mizner

For God's sake, stop researching for a while and begin to think.
Sir Walter Hamilton Moberly, The Crisis in the University (1949)

I didn't think; I experimented.
Wilhelm Roentgen

We haven't the money, so we've got to think.
Ernest Rutherford, in R. V. Jones,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Physics 1962, 13, 102

The joy of research must be found in doing, since every other harvest is uncertain.
Theobald Smith

Research means going out into the unknown with the hope of finding something new to bring home. If you know in advance what you are going to do, or even to find there, then it is not research at all: then it is only a kind of honourable occupation.
Albert Szent-Györgi,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1971)

If a research project is not worth doing at all, it is not worth doing properly.
Unknown, Journal of Irreproducible Results 1961, 9, 4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cience and magic is that magicians usually know what they're doing.
Ashleigh Brillian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truth; the truth that lights the way and the truth that warms the heart. The first of these is science, and the second is art. . . . Without art science would be as useless as a pair of high forceps in the hands of a plumber. Without science art would become a crude mess of folklore and emotional quackery.
Raymond Chandler, The Notebooks of Raymond Chandler (1976)

Everything should be as simple as possible — but not simpler.
Albert Einstein

Most of the fundamental ideas of science are essentially simple, and may, as a rule, be expressed in a language comprehensible to everyone.
Albert Einstein

The only source of knowledge is experience.
Albert Einstein

There is no logical way to the discovery of these elemental laws. There is only the way of intuition, which is helped by a feeling for the order lying behind the appearance.
Albert Einstein

You do not really understand something unless you can explain it to your grandmother.
Albert Einstein

The most incomprehensible thing about the world is that it is incomprehensible.
Albert Einstein, quoted in his obituary (April 19, 1955)

I think and think for months, for years; 99 times the conclusion is false, but the hundredth time I am right.
Albert Einstein, quoted in Banesh Hoffman, Albert Einstein, Creator and Rebel (1972)

Nothing is too wonderful to be true if it be consistent with the laws of nature.
Michael Faraday

This is common to all our laws; they all turn out to be simple things, although complex in their actual actions.
Richard Feynman, The Character of Physical Law (1965)

Being a language, mathematics may be used not only to inform but also, among other things, to seduce.
Benoit Mandelbrot

The aim of science is not to open the door to infinite wisdom, but to set a limit to infinite error.
Bertolt Brecht

Science is everything we understand well enough to explain to a computer. Art is everything else.
David Knuth

There is a theory which states that if ever anyone discovers exactly what the Universe is for and why it is here, it will instantly disappear and be replaced by something even more bizarre and inexplicable. There is another theory which states that this has already happened.
Douglas Adams

A common mistake that people make when trying to design something completely foolproof is to underestimate the ingenuity of complete fools.
Douglas Adams. Mostly Harmless

All of physics is either impossible or trivial. It is impossible until you understand it, and then it becomes trivial.
Ernest Rutherford

If we are to achieve results never before accomplished, we must employ methods never before attempted.
Francis Bacon

You cannot teach a man anything; you can only help him find it within himself.
Galileo Galilei

he most exciting phrase to hear in science, the one that heralds the most discoveries, is not "Eureka!" but "That′s funny..."
Isaac Asimov

If I have seen further than others, it is by standing up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Isaac Newton

If the brain were simple enough for us to understand it, we would be too simple to understand it.
Ken Hill


2007年10月12日 星期五

帥也是一種實力

這篇朱學恆寫的蔣友柏與阿宅的怒吼....,對於社會立足點不平等這點發出了一些哀嚎....呃,我是說怒吼。
我要說的是,帥氣、美貌和魅力,絕對是屬於實力這個範圍的東西。
當然帥是有基因、遺傳或者說運氣(小時候沒生什麼大病、被車子撞之類的)的成份在裡面,但是這個同樣可以套用在大多數的運動選手或者其他有「實力」的人士身上,所以這點無法在邏輯上排除帥是實力這件事。
無法排除,並不表示就一定是,所以我們還要給理由。帥或者美這件事情,除了天生條件外,也是需要後天努力。一方面,要掌握時尚潮流,另一方面,還要持之以恆的改善弱點,維持體態。光是外表還不夠,表情、儀態等等,都要努力改善的。俗語說,只有懶女人,沒有醜女人。雖不中,亦不遠已。而且和古時候相比,現在大家胃口被慣壞,要成為大家心悅誠服的帥哥美女,不是光靠先天條件就行了。總之,要成為帥哥美女是要花時間、精力、毅力、頭腦以及金錢的。在這些帥哥美女花這麼多時間精力變帥、變美、變得有魅力之後,居然還有辦法培養一定的專業能力,你不得不佩服他們。
即使他們沒有所謂的專業能力,但是如果光靠他們的美貌就能獲得更多的掌聲,那也只能說明他們的眼光正確,把時間花在正確的地方而已。早知如此,你為什麼當初不選擇花更多的時間吸收更多美容資訊?你還在人云亦云的認定 OO 是實力, XX 不是實力嗎?醒醒吧,宅男,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根據國語字典的定義,實力就是實際的力量。美貌和魅力是實際的力量。你還在人云亦云的用「 OO 才讓人敬佩,才算是有實力」來判斷有沒有實力嗎?
稍微想一想吧。實力跟是不是值得受敬佩沒有必然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是無關的。努力也許還比較和敬佩搭得上關係,但是其實也沒有必然的關係。因為是否敬佩、尊重等等,是個人主觀,與是否該被稱為實力無關。
你會認為「美貌不該算是實力」比較,是因為這個代表的意思是比較政治正確、道德正確、大家好像都這麼認為的樣子,而不是比較真。
當然繼承下來的家世、財產、權力也是實際的力量。OK,沒錯,這個可以討論,有人也許會說這些都是身外之物,所以不算個人的實力。但是其實這樣有點鴕鳥就是了,我們也常常會用政治實力、經濟實力等等詞。沒錯,這些可以討論。其實這個就有點像是我們量體重的時候,通常還是穿衣服量,但是你知道你的體重體重不包含衣服。一樣的,重點在於那些東西算不算你的實力,而不在於那些東西是不是實際。要怎麼樣的東西才算是「你的」,這點還值得討論。
但光就美貌和魅力而言,我實在分不出來這個要和歌唱實力、口才、運動實力等等要怎麼區別。即使我們奉為神聖的精神力量或者思考力量,也很容易隨著身體狀況不同而受到影響。甚至美貌還比思考力還要算是「你的」。你在喝醉酒或者昏昏欲睡時,你比較容易保有美貌而不是思考力。當然就網民的思維來說,也許美貌不算實力, Photoshop 才算實力。
有的時候運氣其實也算是實力。

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

剎那永恆

小時候搞不懂為什麼別人那麼喜歡拍照,總覺得帶個相機晃來晃去累贅;有事沒事的在那裡擺出姿勢等者拍照,不但不自然,而且打亂節奏。
後來我才慢慢領悟,不管是否意識到,人們只是想抓住剎間永恆的感動。
所以相機從黑白到彩色,底片到數位,一百萬、兩百萬、三百萬、七百萬、一千萬畫素的不斷進步。不過捕捉到的總還是剎那多些,永恆少些。當下的感動總像手中捧的沙子一樣,不斷的溜走。
和越來越智慧的相機相比,人顯得越來越笨拙,總是難以摸透手上相機的功能,更別說該用它來抓住些什麼。所以拼命拍吧,可愛五連拍,鬼臉十連拍。拍了又刪,刪了又拍。
但是慢慢的,再笨的人也會開始懷疑,也許想要抓住的東西,在相片之外吧。

時間感這種東西,現在科學還沒有定論。不過記憶量大概是個重要因素。當兵時由於枯燥乏味,頭腦其實很閒,外在的刺激相對來說很慢,所以當下的時間感變得度日如年,但是一退伍,卻發現回憶可以壓到小小的,所以覺得時光飛逝。

有的時候,當我們情緒受到大量刺激,一方面大量的情緒產生大量的記憶資訊,干擾了時間感,所以即使一秒鐘,某方面來說也會覺得已經好久了。另一方面,由於這些過量的情緒是超過理智負荷的,你的理智根本放棄去處理這些資訊,所以很閒,有辦法去根據其他線索獲得正確的時間感。兩個效果合在一起,你能意識到這樣好像很長的時間,客觀來說只是一秒鐘而已。所以當你預期這樣的感覺會維持個,比方說十分鐘好了,每一秒鐘又好像一小時那樣,你的腦子就自己做了算術(就說了你的理智現在很閒),那這樣不就好像六百小時長了?
六百小時當然跟永恆還有點距離,但也夠長了,而且一不小心,你理智方面很閒的大腦可能又自動的把這六百小時的每一秒鐘換算成十分鐘,然後很有可能超出你的計算能力,傳回的答案就是很長很長很長。
白話一點的說,那就是一方面你覺得十分鐘美好的時光稍縱即逝,但另一方面又覺得光這一秒,感覺就很強烈足夠了,更何況是有十分鐘,十分鐘實在太久了。
大概就是這樣,產生了某種奇妙的剎那永恆時間感,每個人都曾經歷過。
因為每個人都曾經歷過,所以許多作品都嘗試想表達這種人類共通的情感。
也因為這些作品表達的是人類共通的情感,歷久不變,這樣作品本身也才能永恆。

神鬼奇航三的結局,十年一會的約定。每十年一天,一萬年換算起來,也不到三年。時間的對比差不多是我們對數字的理解。但是十年之後相會的 Will 跟 Elizabeth 卻完全還是記憶中的樣子。

怪醫黑傑克中,車站爆炸案造成多人受傷。裕子看到歹徒、但因為爆炸造成眼球失明。黑傑克在警方要求下,為她動手術指認犯人。但移植的眼睛只能撐五分鐘就會產生排斥而再度失明。裕子在這五分鐘內看到她此生最後的夕陽美景,成為她永恆的記憶。

Dirty Vegas 的 Days go by MV 中,一個男人在每年固定的一天,都會穿著一雙破舊的球鞋,在一家速食店前從早到晚跳著早已過時的舞步。因為雖然日子不斷的過去,他還是無法忘記那個送他這雙球鞋的她。

電影 AI 的結局。千萬年之後,從冰封中被喚醒的小男孩,靠著一束頭髮,終於完成夢想,雖然只有一天,再度跟母親一起生活,最後這一天凍結成為永恆。

譚永麟的半夢半醒之間
就在半夢半醒之間 我們越過時空相見 每一分鐘換成一年 究竟能有多少纏綿
就在半夢半醒之間 我們忘了還有明天 忘了保留一點時間 好讓這種感覺永遠

五月天的一顆蘋果
那時間忘記挽留 最美時候 不經意匆匆的放過
曾經想擁抱的彩虹 盛開的花朵 和那純真的笑容 突然有風吹過 那一轉眼 只剩我
喔 遙遠遙遠的以後 天長和地久的盡頭 應該沒有人能搶走 我永遠的感動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周潤發 王傑 梅豔芳

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

天觀雙俠

作者:鄭丰
得獎:全球華文新武俠小說大賽首獎
優點:有趣的金庸什錦歌。讀來舒服愉快。
缺點:老橋段未能超越金庸。前半情節不夠緊湊。
小結:愉快的金庸同人之夢。
這部小說可以說是四平八穩。全套四集,就很正規的給他起承轉和一本一腳印。讀完後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金庸大雜燴。雖然都得到大獎,但是和找死拳法是完全相反地作品。文字方面,找死不避諱 360度之類的現代用語,天觀則是金庸類標準的有古典味的白話武俠用語。找死取材生冷不忌,天觀則是金庸一派的正宗。
但是和找死一樣的是,比起積木是什麼材質,怎麼把積木組合起來似乎還是更重要一點。雖說是金庸大雜燴,但我覺得不如說是金庸什錦歌要來得恰當一點。作者能夠把許多金庸的有趣橋段、設定結合在一起,還是一件挺不簡單的事情。其實在金庸老橋段旁邊,作者本身也有不少自己的創意把整個故事結合在一起。
天觀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更像 fan fiction 或者同人小說。作者自己也說,自己是在完成一個過時的夢。許多讀金庸長大的讀者,應該會有一種做完一場好夢的舒服感。
當然缺點還是很多。第一個是,作者的功力大約只有金庸六成,而書中用了許多金庸的著名橋段,營造的感覺差金庸太多。比方破關娶親的部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有一些好一點,有一些差一點,但大致上到了金庸六成。我個人覺得問題在於篇幅,作者企圖在四本書之內,塞進去金庸多部作品的經典情節,難免有點倉促。當然我們讀過金庸,所以可以回憶那種感覺,可以知道作者企圖表達哪些情感。雖然另一方面,又不免和原作做比較。但是沒讀過金庸的人,也許無法從天觀的橋段中感受到這作者想表達的東西。所以說,某方面這只能算是另類的同人,對於這樣一部獨立的作品來說,有點可惜。有辦法的話,希望作者能夠再改改,讓情情更長更豐富。
第二點,就是前兩部太平淡了。雖說起承轉合是王道,但是在轉之前,實在有點太歡樂了。除了同人外,似乎不應該讓作者過得太爽。個人是認為起和承裡面還要有自己的小起承轉合。這些小起承轉合裡面,也還要有自己的小小起承轉合。
其實故事剛開始的情節還挺有趣的,不過花了這麼多篇幅描寫的周含兒,居然變成路人,有點讓人傻眼。兩個主角在前面日子太爽了,路上走走可以碰到爸爸,打架的時候除了不小心踩空跌倒外,似乎沒碰到什麼危險。歡樂到讓人有點替壞人擔心是不行的。
還有一個小缺點是寫情的部份,調情高手有點不太有說服力。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因為作者是女性的關係。不過我覺得裡面描寫一些武俠豪情的部份倒是過關的,而且有特色。我相信這部份算是容易修改得多的。
就跟找死一樣,其實金庸的橋段等等,其實都只是調味料,整本讀完才能感受到作者想表達的東西。作者想表達什麼呢?除了一個武俠同人夢之外,他在塑造人物。
說實話,裡面的人物其實並不是很有特色,雖然不像找死一樣都是塑膠人,但是要說什麼人物特別有特色,倒也是沒有。但是重點不在於裡面的人物有特色,而在於書裡面的故事建立了讀者與角色之間的感情。就像你房間裡的布偶一樣,你知道這隻鴨子喜歡那隻小熊,但是小熊比較喜歡青蛙。也許鴨熊蛙的三角戀不是那麼有特色,但是因為熟悉感,和你的感情建立了聯結。
最後的結局,作者故技重施的搬出神雕情節,但是恰到好處的引爆你與書中角色累積的聯繫。
這種聯繫,不用四本以上的篇幅是很難營造的。四本書累積的能量與時間,創造出一種剎那永恆之感。神鬼奇航也要三部電影的時間和一堆典故,才能在結尾創造出這種感覺。如果神鬼學天觀一樣,在前面加上男女主角平淡生活的前傳,後面的力量也許會更強,雖然這樣可能很難賣。
不過我想如果讀者沒有讀過金庸,也許沒辦法達到這種效果吧?雖然至少也應該會是一個愉快輕鬆的閱讀過程。

找死拳法

作者:滄海未知生
得獎:第一屆溫世仁武俠小說大賞
優點:把幾個創意整合得很好,同時有古典感與現代感。
缺點:文字段落參雜,有點難讀。
小結:相當漂亮,如果能夠克服時空跳來跳去的寫法,算是讓人驚艷的作品。
這本小說給人的第一個印象當然是他的正寫逆寫手法;一本說,可以從兩個方向去翻,讀出故事的兩個面。不過,這個有點特別又不會太特別的手法,只是書中用到技法的冰山一角而已。
這本書給人的第二個印象,就是一堆惡搞的名字。事實上,惡搞不過就是一種用典故的趣味,其實裡面用到的典故不光光是「孤狗」之類的普通惡搞(通俗文化),裡面東拉西扯用到的知識可以說是一大堆。除了古典文學歷史方面的東西外(畢竟作者也唸了中文研究所),還有一些科學類的東西,如聯覺、類似自閉症的症狀等(畢竟作者唸過動物系)。所以整本書很有趣。
不過這些「典故」只是提供立即性的趣味,書裡面主要呈現的還是一套完整的架構。裡面的情節、設定也都某種程度上互相呼應。這才是這本書有趣的地方。
不過為了要表達出這樣的趣味,故事必須要有某些長度才能表達出來,為了怕讀者沒耐心讀完,作者才安排了許多典故,提供立即性的趣味,讓讀者能夠快樂的讀完。
正寫逆寫也是一樣的道理。光是讀完正寫,就可以先休息一下,然後繼續讀後半部。
當然作者本身不見得有這個意圖,很可能只是單純要玩 twist。但是我覺得不管有意無意,這是一個正確的設計選擇。
裡面許多的創意,也許對很多人來說不是那麼有創意。但我覺得這樣想就沒有見到真正漂亮的地方;沒有錯,那些惡搞、Twist 都不是什麼新鮮事情沒錯,但就像積木一樣,每一塊也許都不是那麼特別,但是拼在一起就可能是一件藝術品了。
為什麼像這樣特別明顯有創意的作品,反而比一般的作品更容易被某些人覺得老套(現在也許大家比較喜歡用老梗這個詞)呢?
其實讀者可以分成三類:
第一類:光是看積木就覺得有創意的。比方說書中的主軸找死拳法本身好了,可能有些人光是覺得這種打不還手的功夫就很有創意了。又
第二類:看得到一部份積木。比方找死拳法其實某方面還有點像是霹靂布袋戲裡面的血劍拒生郎。當然不完全一樣,不過既然書裡面有個霹靂小布,作者看過這個角色是很有可能的。其實金庸裡面就有類似的打不還手的功夫了。所以看過類似東西的人,就會覺得其實這個設定不是那麼有創意。又比方旁門又和火鳳的殘兵有點類似。
第二類讀者,因為只看得到一小部分積木,所以看不到積木是怎麼連的,所以他們會覺得其實不是那麼有創意,別人言過其實了。
第三類讀者:看到比較多的積木,所以多多少少看得到積木是怎麼連在一起的,所以雖然太陽底下無新鮮積木,但是積木堆一堆,有一定高度,跑道太陽上面了,那就新鮮了。
說完了優點,就要說說缺點。第一個缺點是情節跳躍。書裡面為了表達時間感,常常在兩個同時發生的場景中跳來跳去。我懷疑作者是先寫好兩段故事,然後拆開來放在一起。所以某一段的你/他,往往跟前一段不相關,剛開始讀起來還挺痛苦的,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代名詞,不知道再說誰。而其實除了兩段故事是發生在同時之外,每個小段其實常常沒有什麼特別呼應的地方。如果一定要這樣寫,加個 * 之類的分隔符號吧。
第二個缺點,其實也不是什麼缺點,就是人物的內心描寫的不是很深入。特別是逆寫主角最後的內心戲,他的一些動機恐怕還不夠讓人信服。不過這個其實也還好,反正這個不是重點,沒有加到分就是了。
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傑作。

2007年9月21日 星期五

關於夢


應該有不少人有在夢裡面做夢的經驗,或者至少有以為醒來不是真的醒來的經驗。
也有一些人可能會有在夢中知道自己在做夢的經驗(清醒夢),而且常常可以部份或者任意的控制夢境;這大概是目前最接近全像甲板的體驗吧?
但是如果你在做夢中夢的時候,「知道」自己是在做夢,那麼這樣算不算是真的知道自己在做夢?在夢中夢,你以為你能任意「控制」夢境,但是這樣算不算是真的控制夢境?

昨天做了一個夢還挺有趣的,在路上跑步的時候,發現有幾台自行車沒有人自動在跑。發現有幾個人在後面跟著自行車觀察。原來這些人是自行車教練和車手,自行車其實是在重播之前車手跑過的路程。藉由觀察跑過的軌跡,他們可以研究分析前面騎過的優缺點。
後來下雨了,他們只好跑進室內,用電腦模擬的方式重現之前的路徑。
其中還有一段是車手衝太快,衝到泥巴裡面了。當然車上的記錄器只能紀錄有限的資訊,但藉由電腦分析自動處理,可以還原出擬真的狀況。
這種東西當做發明還挺有趣的。

2007年9月19日 星期三

lyx 文法檢查

很久沒有更新了,來一個沒什麼用的東西: 將 lyx 加入文法檢查。
環境是 ubuntu,不過 windows 下面也類似。

Step 1: 安裝 lyx 1.5.1(google ubuntu lyx), perl (用 apt-get 就行了)
**注意要將 /usr/bin/lyx link 到 /usr/bin/lyx-1.5.1 上
Step 2: google 搜尋 lyx-gc languagetool,然後下載 lyx-gc 0.3h 版本
Step 3: 解開 lyx-gc 的壓縮檔。
Step 4: 修改 lyx-gc,將第一行 #!/bin/sh 改成 #!/bin/bash,也可以把 locale 改掉
Step 5: 修改 chktex.pl
將 $ErrorText .='> '.embed_error_tags($rule_context,' '.$rule_ptrs,'?,'?').".\n\n "; 裡面的兩個奇怪的字元改掉,改成不奇怪的字元。我是用 _
Step 6: 執行 lyx-gc 即可,然後用 lyx 選單裡面的 check tex 檢查簡單的文法錯誤(666錯誤)。
Step 7: 可以 sudo apt-get install chktex 來增強功能(非 666錯誤)。
要更進階的功能,則需要 LanguageTool。
Step 1: 安裝 sun java 1.4 以上的版本
Step 2: google 搜尋,下載 LanguageTool 0.9.1 版
Step 3: 解該 LanguageTool 到某個目錄,假定是 /home/user/lt
Step 4: 修改 chktex.pl.jLanguageTool.pl 的 my $LANGUAGETOOL_PATH,指向 /home/user/lt。
Step 5: 這樣就能用了。可以開個新檔,打入 is were,然後執行 lyx 的 check tex 兩次(算是 bug),如果檢查出文法錯誤,那就成功了。

可惜 LanguageTool 本身不太穩,某些怪一點的文字,會讓他爆掉。所以長一點的文章可能只好分段檢查。
Windows 方面,可以安裝 windows 版本的 perl,但是 lyx-gc 的作者顯然 perl 功力不怎麼樣,很多檔案操作都是呼叫 shell 來完成的。需要手動修改 perl 程式,把一些檔案操作改成 perl 的內建功能。另外也可能要把一些 bash 檔的功能手動調整。基本上, windows 版本下面也是可以跑的。雖然說和 chktex 及 LanguageTool 搭配還要額外的修改。

2007年8月28日 星期二

電影預告

看電影之前放一堆預告片,實在是一件很詭異的事。
你千挑萬選、終於下定決心選擇一部看起來還不錯的電影,似乎值得花掉你少少的休閒預算和僅有的空閒時間。但當你坐進電影院之後,卻照例不會看到你選的那部電影,而是先播放半小時其他電影的預告片。當然你也可以晚一點進去,但就要冒著沒看到電影開頭的風險。
好吧,還是準時進去吧,反正看預告片免費。
預告片說著這部電影是暑期喜劇強檔,保證爆笑,千萬不能錯過;你覺得好像真的很好笑。那部電影耗資千萬,劇情曲折離奇、引人入勝,又有華麗的電腦特效;你忍不住想要繼續看下去。你越看越有興趣,畢竟你喜歡看電影,而電影預告片本來就是設計來吸引人的,一切都是那麼合理。
等到真正電影要開始播放了,這時你開始有點三心二意了,剛才那部終極魔鬼奇航好像更吸引人,那部白癡喜劇好像也是超爆笑的,好像應該看那部才對。這時雖然你自己不願意承認,但是似乎有點開始後悔了,好像應該把預算花在別部電影上,今天先做點別的休閒才對。
但是沒辦法了,你已經買票了,做出了承諾,要把往後的兩個小時交給這部你已經不是那麼確定是你現在最想看的電影了。
這就好像你選了一個你愛的女孩要結婚了。但是在結婚前,主持人先開始介紹左邊這位 A 小姐美麗大方,年薪五百多萬,她說想要認識你。右邊這位B小姐,不但笑容可愛、幽默風趣,還燒得一手好菜,她問你有沒有興趣明天晚上吃她的料理。C 小姐身材火辣、熱情如火,她順著主持人的話,跳了一小段熱舞給你看,然後塞了一張紙條給你,上面有她的電話號碼。喔,時間到了,主持人這時開始問,你願意娶這個女人嗎?不論貧窮、疾病、困苦,都不離不棄,都一生相隨,直至死亡嗎?
你可能會真的開始認真思考他問的這個問題。等等,你說的疾病是指哪些?貧窮到我欠一大筆債,要被人砍死了,那個年薪五百萬的願意幫我還債算不算?直到死亡是說誰死?
又好像你買了車之後,推銷員在交車前說,謝謝你買這部車,在給你車之前,先看看我們三個月後會推出的新車款吧,那部車性能更好更便宜喔。另外一款外型更酷,你的這部車當然還不錯,不過三個月後,哼哼,一比就落伍了。還有還有,另外一部車配有最新的娛樂系統喔。
當你拿到車的時候,感覺似乎已經不是那麼新了。
結婚、買車的時候不會這樣,你去餐廳點菜、買衣服的時候也不會這樣,為什麼電影院會這樣亂搞?
應該是一開始先播放工作人員名單。啊,原來某某某也有參與這部片的製作啊!OOO 的配樂,好期待啊。XXX 已經好久沒有演戲了呢。就算原本沒有那麼想看,但是看到這部片原來這麼多的人的辛苦成果,多少也會有些期待的心情吧。
當電影播放完後,當大家感覺電影很精彩,意猶未竟,感嘆這麼好看的電影以後再也看不到的話,怎麼辦?這時才順勢推出一堆電影預告,告訴大家下次來還可以看些什麼。
這樣才對吧。

2007年8月25日 星期六

遠看林志玲,近看像國父

這個是我合成的,遠看林志玲,近看變國父。隨螢幕、視力的不同,每個人看到的效果可能不一樣。原則上是遠看、瞇瞇眼會變成林志玲,近看、放大看會變成國父。
原理是參考 Oliva 的夢露/愛因斯坦。她那一派的東西,像是生氣/笑臉在 mind hacks 系列上也有介紹。

2007年8月17日 星期五

超能力筆記: 念力

之前提到的零的領域,其實有點籠統,因為我把很多不同的東西都算到這個動畫中的架空能力頭上了。這次把概念的範圍縮小,放在念力上。
先簡單介紹念立式什麼。這個詞原本是佛教用語,不過這裡是當做一般的用法,包含意志力、Telekinesis、Psychokinesis、願力。Telekinesis 的刻板印象就是超能力把湯匙弄彎這類的超能力,不過有這種移動物質的能力,光是把湯匙弄彎有點大材小用,通常湯匙不過適用來證明人類擁有心想事成能力的工具罷了,所以念力這個觀念和願力分不開。當然願力本身也是佛教用語,我還是用通俗的用法,類似於「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說的「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這樣的概念。
我最早有系統的看到這類概念,是從「信心的魔力」這本書。由於時間很久了,我也記得不是很清楚,應該就是 "The Magic of Believing" 這本書。這個概念算是挺常見的,像是隨便找到的這裡就是。但是心想事成這件事情與一般人的經驗矛盾,所以一般認為這種能力不存在,要不就有不少解釋,如這裡基本上認為一般人的念力很微弱,比方雖然「很多男的想跟林青霞或鍾楚紅跳脫衣舞?那這個念力匯集起來有多大的力量?他們兩人是不是會到街上跳脫衣舞?理論上是完全成立,沒有錯,這是完全正確,在科學上也完全成立,這是一定的。」,但是「可是可能在五十年後,必須累積五十年的能量才能促成這件事情,這個能用才夠到這個成就,才能讓這個事情實現。」
好吧,我們就當作念力這回事是「理論上是完全成立,沒有錯,這是完全正確,在科學上也完全成立,這是一定的。」,只要你的心念堅決,真心渴望,事情就會發生。那一般人無法成功,原因真的像他說的那樣那樣嗎?
其實不是,原因是一般人不會發現自己其實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舉個例子來說好了,桌上有一枝筆,現在你想要試試看,用念力讓筆移動。房間中有燈,你想要用念力來控制燈開關。結果,你發現筆沒有動,燈也沒有開關。不要忘了,前提是你要真的很想,「真心渴望」才行。
好的,你重來一遍,「真心渴望」,很努力的又試了一次:「我真的希望筆移動」、「真的希望燈打開」。筆還是沒動、燈還是沒開。為什麼?
因為你沒有真心渴望。如果你真的很想筆移動,那你為什麼不用手去動筆?不走過去開燈?好吧,改成我真的希望「不用手碰,筆就移動」。筆還是沒動。如果你真的希望筆能不用手碰就會動,你應該會用腳去動。改成「不能用手腳,筆移動」,那你可以吹氣讓筆移動。如果你真的很想要「不能用手腳,筆移動」,我想你一瞬間就會吹氣來移動筆了。同樣的,開燈也是一樣。不能動手腳,你會想到要叫人。這樣下去,就算不是沒完沒了,很快你會不能完整的念出你的願望。
好吧,有些聰明的孩子可能會想到說,那我想「我全身都不動,但是筆還是會動」不就行了?但是什麼叫做全身都不動?心臟也不動,血液也不動嗎?你真的會想要這樣嗎?什麼叫做筆會動,一個小時之後動是不是動?筆跟著地球在太空中繞著太陽轉動,算不算動?你會發現,要說清楚一個願望,是很不簡單的。所以才會有許多「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這種故事。
但這個只是「你不知道你在想什麼」的一個面相。電影王牌天神二中,主角的妻子希望丈夫能夠多親近家人,不要放那麼多時間在工作上。但是劇情轉到丈夫留在家裏和小孩一起建造方舟時,妻子反而害怕跑掉了,因為丈夫看起來精神有問題。這個例子點出了幾個不同的面。一個是之前講的沒把願望說清楚。第二點,她其實希望的是丈夫又有錢、又有事業地位、又能多陪小孩。但是她沒有意識到這個願望其實是自相矛盾的。有成功的事業是要有代價的,至少他比需花不少時時間和精力在工作上,相對花在親近家人的時間上就變少了。也難免會有些緊急事件要處理,畢竟一個重要的人的定義就是被需要的人。當然也有可能不用做很多事情就能有很多錢。但是這樣的人要不就是很低調,要不然就會被嫉妒,總之,不太容易有很高地位。所以很難有閒、有地位、又有錢。很多情形下,我們的願望的矛盾程度比上面說的還大。
第三個面向,是她沒有意識到她的願望已經實現。一般人其實不知道自己真正在想什麼。一個笑話如下
下了一場非常大的雨,洪水開始淹沒城市,一個神父在教堂 裡祈禱, 眼看洪水已經淹到他的身體了,突然一個救生員駕著小艇跟 神父說:「神父!快!快上來!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
神父說:「不!我要守著我的殿堂!我深信上帝會來救 的!!」
過了不久,洪水已經淹過神父的頭了,神父只好勉強站在桌 子上。
這時又一個警察開著小艇跟神父說:「神父!快!快上來! 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
神父說:「不!我要守著我的殿堂!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 的!!」
又過了一會兒,洪水已經把教堂淹沒了,神父只好抓著教堂 頂端的十字架。一架直昇機緩緩飛過來,丟下繩梯之後, 飛行員大叫:「神父!快!快上來!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 的!!」
神父還是意志很堅定的說:「不!我要守著我的殿堂!我深 信上帝會來救我的!!」最後,神父就被淹死了...
神父上了天堂後,見了上帝就很生氣的問:「你是怎麼搞的 呀?這樣你的子民還會相信你嗎?」
上帝說:「你到底想怎麼樣嘛?我已經派了兩艘小艇和一架 直昇機去救你了,難道你要航空母艦你才坐呀?」
拿移動筆這件事情來說,即使你真的把所有規則都想清楚了,你真的想要、渴望、需要不用手碰筆就能移動嗎?你有什麼理由要渴望這件事情?其實你希望的是能夠驗證是否有念力這件事情。但是你真的想要驗證念力這件事情嗎?或者說你為什麼想要做這件事情?想必念力對你是有好處的吧。你想要用念力來達成一些事情。一直朝原因背後的原因追下去,才會發現自己渴望什麼。
念力這個東西到底是不是真的?當你真的渴望想知道答案,你就會知道答案。

2007年8月3日 星期五

不存在的女兒

這是一本小說,原名是 The memory's keeper's daughter
先引他的簡介:
故事從一個大風雪的夜晚開始。醫生大衛親自為妻子諾拉接生,卻發現雙胞胎之一的女嬰患有唐氏症。為了不讓妻子面對新生女兒為心智障礙的悲劇,大衛以善意的謊言矇騙諾拉女兒已夭折,誰知這個決定從此讓整個家庭變了樣。
太太諾拉無法走出失去骨肉的陰影,開始酗酒、外遇,只為了麻木自己都說不清的失落,獨子保羅則得不斷和雙胞胎妹妹的幽靈糾纏,換取父母的一點注意。大衛滿心愧疚不能言說,於是一頭栽進攝影,到處拍攝女嬰、女孩、少女,彷彿要為遠方的女兒留下成長記錄。
但是當年在場的護士卡洛琳並沒有按照大衛要求將小女嬰送到安養機構。在開車離去的途中,這位暗戀大衛的護士決定獨自把女嬰養大。她搬到另一個城市,隱姓埋名靠各式各樣的兼差賺取生活費,用一己之力對抗不合理的教育體制,為女兒打造出一個溫暖有愛的家。
這兩個家庭形成了明暗的強烈對比,活著的保羅和「死去」的菲比;物質生活無虞唯獨不能坦誠以對的醫師,困苦艱辛但每一分秒都真誠勇敢的單親媽媽。多年以後,當卡洛琳與大衛重逢,她對他說:「你逃過了很多心痛,但你也錯過了無數的喜樂。」
保守秘密的人,被欺瞞的人,渴求父母關愛的孩子,因沒有子女而感到虛空難受的父母,漂泊流浪的人,居住定所的人,書中每個人跟命運掙扎奮鬥著,用力背起人生苦難重擔……
簡介差不多就說出了故事的內容。這本小說能夠傳達出作者想要傳達想要傳答出的強烈情感。詳細的情形只能去閱讀這本書了。還是老話,如果作者想要傳達的東西,能夠被我用更短的幾個字寫出來,那麼這本書也沒有必要去讀了。書中作者用一些日常生活的片段,牽連出角色心中多年累積的矛盾與情感。
事實上呢,不但是故事,連一般正常看完這本書「標準」會有的感想,上面的簡介也寫得很清楚了。
所以我要表達是另外一方面的感想,雖然也許不是本書作者想傳達的重點。這個點其實在這本書裡面有重要的地位,至少對書裡面人來說,是很重要的。那就是什麼決定才是對、什麼是錯的,誰要負責。
裡面大致上的定調是大衛做了錯誤的決定,隱瞞真相,要送小孩到安養院,因為大衛一個錯誤的決定,造成了之後的悲劇。不過作者算是很有同理心的安排了大衛的成長背景,給了他一個做錯事的理由。
大衛的確對自己的選擇有所悔恨,但沒有勇氣去做另外的選擇。平心而論,其實責任並不完全是在大衛身上。護士卡洛琳沒有義務要聽從大衛的指示將小孩送走,她大可拒絕大衛的要求,但是她沒有。她可以告訴大衛的妻子諾拉真相,但她沒有。所以,她沒有立場責怪大衛送走小孩並且隱瞞的決定,因為她並不必然要成為幫凶。她如果認為某件事情是錯的,那她應該要去做對的事。當然她本來也想送回,但因為一些因素她還是做出了帶走小孩的決定,不管怎麼樣,終究,她還是做出了帶走小孩的選擇。再來,嚴格來說,事情的走向,其實並非往大衛決定的方向走,因為大衛的選擇是把小孩送到安養院,一個他知道、而且原本有認識的人的安養院。卡洛琳自己做出判斷,將小孩子帶走自己養。所以就定義上來說,這個決定應該算在卡洛琳的頭上,而非大衛。
原本放在安養院,大衛如果想的話,隨時有機會可以去看,可以很容易的去看,甚至看到療養院很糟的情形下,隨時有機會反悔。結果卡洛琳不但把小孩帶走,而且還不留下地址。
不過卡洛琳沒有任何反省或者悔恨,連被帶走小孩的大衛家人們,也在第一時間認為她是善心而正確的。
至於太太諾拉,當年她完全被蒙在鼓裡,所以當然沒有責任。但是後來她雖然不斷外遇,卻還是沒有受到太多自我良心的譴責,因為她說大衛心理有一座牆,難以讓人接近。
當然因為心靈空虛,向外尋求性愛慰藉這件事情是否合乎邏輯,不重要,因為這些都是為了故事衝突做的安排設計。只是就結果而論,似乎變成會自我反省悔恨的人,就比較該死一點。反正既然連你自己都認為自己錯了,那我們把所有的錯都怪在你身上就行了。
所以大衛沒有去怪他的妹妹早死。雖然羞愧,但也不怪他小時候家裏沒錢。反觀卡洛琳自己決定帶走小孩,卻怪大衛想把小孩送去安養院。諾拉外遇也怪大衛。
其實這類情節還挺常見的,像是美食偵探二有一集金田一沒有見義勇為,幫助被欺負的同學,所以他的小女朋友覺得他很懦弱,看不起他,卻沒想到自己不也一樣有機會見義勇為而不為?更何況金田一比他的小女朋友還要矮小。但可想而知,後來當然是金田一改過向善,見義勇為,雖然被揍了一頓(贏得美人心)。
我想這是個很難突破的盲點吧。每個人無可避免的用自己的主觀來判斷對錯和責任。
這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吧,是怎樣就是怎樣,就這樣發生了。

2007年8月2日 星期四

演化獎勵生產力....某方面來說

...
以上是一部不太成功的電影 Idiocracy 的開場。這部電影其實站在開場這個說法,加上老科幻片 Buck Rogers In The 25th Century(惡搞、致敬、諧仿)。這部影集早年也在台灣播過,主要也是說 20 世紀的人到 25 世紀去解救有點退化的未來人。這種公式還挺常見的,某處的平凡人,到了另外一處則成了奇人,像是超人、FarscapeEureka,還有很多回到過去、跑道幻境之類的奇幻故事。
回到開頭提出的論點,這個論點當然並不太新鮮,不算太久前我就聽過某大學老師站在類似的論點講話。
這個現象跟很多人的經驗符合,學術上也有一些研究可以佐證,性行為與智能這篇也提出一些數據和文獻,主要是說明 IQ 高或低的人開始性行為的時間比較晚,性行為比較早的,主要集中在IQ中間偏低的人。
簡單的說就是當人類變成有(物資)生產力的人來保障有(後代)生產力的人的情形之下,後者會慢慢取得數量上得優勢。
當然上面所提到的研究結果,嚴格來說是IQ在中間偏低的青少年,回答有過性行為的比例比較高。所以可能原因是 IQ 高的人覺得沒有必要說謊,IQ 低的人不知道要說謊。有點類似「太上忘情、太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的感覺。這句話是古人說的,一般的看法是情比性的層級要高一點,所以這也許已經代表了我們已經比古代人要低級一點了,現在人看的音樂劇、電視劇,古代的人可能覺得只是 jackass 等級的。古代人可是聽歌劇、京劇的。
這樣講其實有點武斷,比來比去也許只是看誰比較會說謊。比方這個研究的研究者,就認為一般公認的「男人性感,女人感性」是沒有根據的說法。
回到那個「有(物資)生產力的人來保障有(後代)生產力的人」的觀點。大學老師或者研究者算不算有生產力的人呢?當然是,只是生產的東西是技術和知識,這些產生出來的技術和知識,可以間接產生物資;因為有人生產技術和知識,所以現在的城市中普通人過得比三千年前的國王還要舒適。但話又說回來有些知識比另外一些更間接一點,但是不管怎麼樣,都是間接的。生產知識的人的生存條件,還是那些生產物資的人提供的。某種意義上來說,生產知識的人來批評生產後代的人有點站不住腳。生產後代的人,也是生產了「人力」這種資源,雖然大量生產也許不見得能保障品質,但畢竟還是有貢獻。就像生產出來的知識一樣,多一個人,就多一分潛力。
這樣說起來,也許只有生產食物的人才有資格做出這樣的批評。不過農夫也會冷,也會想要吃肉,所以他願意和蓋房子、養豬、賣衣服的人交換物資。這樣,這些人也算是有資格了。
賣衣服的人有時也會無聊,願意和提供音樂的人交換。這樣連下去,其實又可以連到那些生產知識以及生產後代的人了。
總之其實就是這樣,也許真的人類會弱智化,也許五百年太短,那就五千或一萬年。也許沒那麼嚴重。也許到某個程度就直接滅亡也說不定。總之就是這樣,覺得不滿意這樣的結果,那可以努力嘗試去改變。但其實沒有人有力量能改變這種潮流的,而且也很公平,反正沒有人能活到那麼久。
假設你能活到那麼久,因為你那麼聰明,那麼未來就有聰明人了,所以這種現象就不會發生了。
上面提到的 Eureka,算是一種反過來的狀況。一個普通人,跑去一個充滿高 IQ 科學天才的小鎮。這個普通人用他的 street smart 來解決很多高 IQ 的人不能解決的問題。雖然可以看成有點市井小民自嗨的幻想,但是很現實的是,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物以稀為貴,當然全世界只有一個廢物的時候,那個廢物還是不見得會貴的,稀不稀是相對於需求來說的。一個社會中當然不可能光是充滿科學家的,很明顯的科學家無法滿足所有人類的需求。只是小鎮裡面連餐廳老闆都要是個 Geek,有點太誇張了。在這種誇張的環境之下,普通人自然會變成英雄。

2007年7月31日 星期二

零的領域

小時候看過閃電霹靂車的人,大概都記得裡面的虛構技術「零的領域」這個東西。不過其實現實中是有這個東西的,而且許多運動員、藝術家、科學家的秘密武器,不管是否自覺到在運用它。
這種東西被稱為 Flow ,中文叫心流理論,比較常見的用法是 "Get ino the zone",事實上,零的領域翻成英文也被稱為"Zero Zone"。比較傳神的字可能是 Hyperfocus。事實上,我當初想要找相關資料的時候,superfocus 是剛開始幾個跳出我腦中的可能單字,不過 hyperfocus 應該是更好一點的字。有些人把這個現象跟禪定現象聯結在一起。事實上,我想我們對這類的觀念還沒有了解得太清楚,這類東西只是一堆概念的模糊混稱。所以我不說現實中有「類似」零的領域的東西,而直接說現實中有,因為對於兩個很模糊沒有明確定論的東西,說他們類似是多餘的。
雖然概念很模糊,但是感覺卻是很明確的。Zone 的概念應該是源自運動員自我感覺的狀態,不只是體能上,主要是心靈上的體驗。另外一種看起來比較客觀的講法是
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這不只是宗教家或者運動員才能體驗的,我相信一般人或多或少都有過某種程度「領域」經驗。比方說可能玩電玩的時候,像是「特訓 99」或類似遊戲時,許多人會很容易進入狀態。俄羅斯方塊等等需要快速反應的應該也是,但是我不是一個好的電玩玩家,我也不能太確定。
用通俗一點詞語來講,就是「忘我」、「身心合一」。仔細看 wikipedia 裡面列出的要件( Concentrating and focusing, A loss of the feeling of self-consciousness, Distorted sense of time),其實回頭想想,用忘我兩個字就可以很簡單的形容。「身心合一」也就是 action awareness merging。用我的感覺和話來說是,一種意識和潛意識的協調。有很多研究指出潛意識會做出比較好的決定,比方說這篇報導。但潛意識並不總是比意識要好,或者說直覺並不總是比理性要好,比方說人類的直覺裡面有很多統計上和邏輯上的錯覺。那能不能用理性來驅使直覺,就像 CPU 控制 GPU 合作產生強大的運算能力呢?零的領域就是答案。當直覺和理性、潛意識和意識達到某個比例,產生了共鳴。不管是 Zone, Hyperfocus, 還是 Trance,應該都是一些產生共鳴的點。
前面舉的電玩例子很典型,因為遊戲的速度太快,單靠意識是反應不過來的,但是多少還是要配合一些理性去理解遊戲規則。
很多不同領域的人都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得應用這種能力,至少是某種程度的運用。賽車、或者運動這類需要快速反應的活動自然不在話下,他們需要一種狀態來處理大量的資訊,同時還能配合理智上的策略。藝術家,比方說小說家,常常會說不是他在創作,而是小說裡面的人物自己把劇情活出來了。音樂家有時會說旋律是上天給的,他只是把他記錄下來。科學家會做思想實驗,或者需要將大量的抽象概念「實體化」。外科醫生會做想像手術.....或者至少日劇裡面的會。這些都到靠一些潛意識來幫忙創造一個心靈之中的宇宙。

很可惜的是,大多數人並不能隨意進出和控制這種狀態,或者換句話來說,不能隨意控制直覺與理性之間的比例,要不然就不會有所謂的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或者更極端的 autistic spectrum。也所以作家才常常會說沒靈感。
Mind hacks 書上提到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這種儀器,能夠開關腦中的特定部份,甚至可能達到類似雨人的狀態。如果機器可以,那藥物也可能是一種方式,就像很多人會嘗試利用藥物達到 trance 或者 out of body experience。另一種可能的方式是特殊設計的電玩。
不靠外力,打坐裡面所謂的觀想,也是一種進入這種狀態的法門。 比方說一開始的日想觀,如果能夠觀想出身歷其境、像是真的看到一樣的景象,就能感受到一點感覺。
NLP 裡面應該更多這類東西,但是可能龍蛇混雜、真真假假,很容易讓人搞混,至少我是搞不懂。
就像前面說,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我想,把握住這樣的體驗,發覺這種狀態更深的層次、更廣泛的運用,是比較簡單的辦法。

2007年7月10日 星期二

公寓外夜景


2007年7月6日 星期五

我們是否活在電腦模擬中?

我們是否活在電腦模擬中呢?你知道嘛,就是像駭客任務的母體或是魔鬼總動員的虛擬旅遊那樣。這裡有一篇哲學方面的論文「Are you living in a computer simulation?」討論這個問題。我沒有詳細讀完全文,不過呢,看了摘要覺得不過是用比較巧妙的方式說「要嘛我們就活在電腦裡,要不然我們就不是」而已。
所謂的「比較巧妙的方式」類似於我之前單細胞的假設裡的說法:要不然人類達不到單細胞星際旅行的程度,要不然我們可能已經不是第一代了。

2007年7月5日 星期四

演講訣竅

趁現在時差,頭腦不清楚的情況,把一些蒐集到的演講技巧整理一下。
  1. 5 Powerful Hacks to Immediately Improve Your Presentations
  2. First Seven Steps to the Front of the Room
  3.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Skills
  4. Smallest Presentation Hack Ever
  5. How not to use Powerpoint
像大多數人一樣,我的演講能力不是特別好,所以要進步,就要觀察別人演說的優缺點以及研習相關資料。當然在這之前,必須要了解自己演講的目標是什麼,才有辦法判斷什麼是優缺點以及找到相關資料。上面列出資訊,有些彼此之間的內容是互相衝突的,因為不同的演講者有不同的目標與經驗,所以要根據自己的判斷來決定選擇哪些內容。
像是第三個裡面提到的"Bad reasons to give a research talk":
  • To show everyone how smart you are
  • To tell them everything you know about your topic
  • To give all the technical details of your work
但許多時候,你演講的目標可能正是要展現你有多聰明,或者展現你知道某方面的知識。前提是這幾項要點是針對 "research talk" 來說的,所以對一般演說不適用。
這裡整理幾個重點(有些可能是我自己的看法):
  1. 了解你到底要表達什麼。
  2. Powerpoint 只是工具,不是你的 presentation。不要照著念。聽你的演講要比光看你的投影片還要得到更多,演講才有意義。
  3. 表現你的動機。你的演講是你的,裡面有你想要傳達的訊息。所以你要把你的熱情投射給聽眾,樣他們對你的議題同樣產生興趣。
  4. 加入笑點和可記憶的點。笑能夠讓久坐的聽眾血液循環,更有精神。記憶是點點相連的東西,讓你的演講跟許多有趣的東西產生聯結,能讓聽眾對你的演說印象深刻。
  5. 有時可以節奏放慢,甚至停下來,調整自己的腳步,不要急。做好準備,讓自己不要慌亂。
  6. 手勢、肢體語言、眼神等還是很直接有用,而且可以誇張、放大的使用這些工具。緊張的時候,可以看著幾個特定的友善聽眾,對著他們講。

2007年6月26日 星期二

毛毛人



開會時隨手在紙上畫的。

2007年6月24日 星期日

兩個跟 AJAX 和 BBS 有關的: ptt blog 聯播, BBS 病毒

第一個是 ptt 部落格聯播,弄的方式和親友部落格類似,但是由於這個名單不是我管的,所以部落格名稱用另外一個方式取得。缺點是比較慢一點。所用的色調還是我一直用的藍綠大和解色調。聯播網也本身只是 css 加上一些 javascript 程式碼,並不包含內容。只要更改 google api key 還有 feed 的來源,就能用在騎他的聯播上。其實 google reader 有續抓的功能,可以列出所有的文章,不過目前沒有放上去。
另外一個就是我剛剛去目前有名的 ajax bbs gaaan.com 上註冊了,這個 web based 很有 bbs 的感覺,相當有趣的作品。不過我測試了一下,就發現了不少問題,理論上,可以利用這些問題寫出病毒,也就是當使用者閱讀文章時,文章會被自動複製、傳染到其他信區。當然我沒有真的寫下病毒,只是寫信給站長,並且在 test 板寫了幾個無害的示範。
這個也許可以算是第三個 bbs 病毒。我之前發現過兩個,第一個是 kkman 病毒,利用 kkman 的一種進階功能,引誘使用者點一些連結之後,病毒能自動複製傳染。我在 kkcity 上面也寫了幾個範例。但是很早以前, kkman 這個功能就已經是預設關閉了,所以其實不是大問題。另外一個是利用 netterm bug。早期 netterm 算是佔有率不低的 telnet client,但我發現了一個嚴重的 bug,某些特定的控制碼有 buffer overflow,這足以寫出可以入侵到電腦上的病毒。我在自己的 BBS 上寫了一個示範,會讓 notepad.exe 自動跳出。算是挺嚴重的。
其實推廣我處理聯播的方式,搭配 gaaan 的類 bbs 介面,可以創造出一個無主機的虛擬 bbs。

2007年6月23日 星期六

親友部落格聯播

做了一個簡單的親友部落格聯播。技術上是用 google reader + google ajax feed api 然後放到 google page creater 上。 其實也可以用其他的組合比方說現成的 blog 聯播服務、 google reader 的 javascript api,但是要達到我要的效果,似乎只有用這個組合或者用 feedburner 的 javascript api 取代 google ajax feed api。
可惜 google ajax feed (包含選擇 xml 格式輸出)和 feedburner 的 javascript 似乎都無法保留 google reader 的 source 屬性,我只好手動弄個 url 和 blog 名稱的對照表。
整理一下發現寫 blog 的人真是多。想當年我首先知道有 blog 這個東西,是因為有個常常來問問題的學生, email 裡面放入他的網站,有一次我就點進去看了,看到他寫了一堆生活瑣事和照片。因為自己以前也寫過一些網頁,馬上就意識到這種網頁出版的模式的魅力。後來找了一下,才知道這種東西叫做 blog。那時已經是 2001 年了,距離 blog 概念產生之日已經 4 年了。
不過在這之前參與 Charlieb81 1000,應該算是類似的東西,不但是 blog,還是共筆 blog。不過發表平台是 bbs ,更沒有 rss。
回到聯播 blog,ajax 本身倒是沒什麼難度,反而是因為我的工作平台是 firefox/firebug,所以 IE 的 CSS 還搞得比較久。由於寄 google 籬下,也有一些缺點無法克服,比方說聯播的排序不盡理想,這個也許 google api 的 sort 功能有用。另外就是 google reader 和 google ajax feed 的更新都不是即時的,這個用了一些小技巧來改進他,似乎有用。

2007年6月22日 星期五

虛榮

前篇點點點結尾沒頭沒腦的寫了一段
每個人心理都有住著一個墮落頹廢的廢青,很容易在網路上藉由交流產生共鳴,進而被放大。這件事情一點都不可恥,因為這是一個人力很難抗拒的現象,就像我們無法加入聯合國來建立自信一樣,現實就是現實。但是生命會找到出路,差別的關鍵點在自覺。
原因是現在寫 blog 的時候都隨便亂寫,沒什麼考章法結構,等到想寫的話寫完了,卻發現沒有到一段落的感覺,於是就把一些看起來像結論的句子補上。表面上實在很難看出點點點一文跟自覺有什麼關係,其實背後是有道理的。
首先要指出一點,前文提到的速成成就其實用通用的詞語來講,就是虛榮。雖然「虛榮」跟「速成成就」在感語意上不完全相同,但榮和成就感大致上可以劃上等號,而幾乎所有虛的成就之所以虛,就是因為太容易得到。所謂的榮之所以榮,就是因為你辦到了別人辦不到的事、擁有別人沒有的東西,既然是別人沒有的,表示不容易達成。
所以我們說某某人愛慕虛榮,常常就是說某某人不使用腳踏實地的努力方式(嫁入豪門、走後門、灌水、造假、借錢),來獲取一些彰顯或代表成就的事物(獎章、證書、名牌、名車、頭銜)。
前面點點點那篇,講了很多,其實用通用的詞語來講,就是點點點風行背後的主要因素是人類虛榮心。不過我要是用虛榮心這個詞,會因為這個詞大家先入為主的印象,而達不到我想要表達的意思。一個原因是大家都自以為了解了虛榮是什麼意思,但其實並不是那麼的了解。另外一個原因是虛榮這個詞被污名化了。
事實上,如同前文所說,對於成就感的、對於自我的肯定的需求和慾望,是人類的天性,這就像是餓了要吃東西,睏了想睡一樣自然。但是真正要有所成就,在現在社會其實並不容易。除了之前講的幾點之外,我再另外提出一個理由,那就是現在少子化,父母對於子女的期望相對來說更高了。你只買一張彩卷時,你對那張彩卷的期待,一定比你買了五十張彩卷,你對於其中某一張彩卷的期待要高很多。過去家庭可能生了很多孩子,加上經濟條件可能差一點,所以也許孩子長大能夠安分工作成家立業就行了。現在一個家庭中只有一個或兩個小孩,所以父母對於子女的期待就很高,往往認為自己的小孩是天才。受到這個影響,小孩對自己的期待也比較高。但畢竟天才只是少數幾個,造成了所謂眼高手低的現象。對於自我的肯定,什麼樣才叫做成就感,其實是受主觀影響的。眼高手低的狀況下,個人的表現與自己從小受到的期待有落差,所以成就感就很難滿足。
這樣說來也許看來有點矛盾,我說自我要求期待過高,那麼點點點,看著數字增加,又怎麼能夠符合所謂的高標準自我期待呢?其實講清楚,一般人從小所受到的期待,是主流標準的價值期待。或者應該說是主流威權價值觀的期待。父母或者師長是不會從小跟你訴說高橋名人十六連打的事蹟,要你見賢思齊、有為者亦若是。所以你沒有壓力,能夠在健康的狀態下自我挑戰。當然其實點點點不是真的要你點很快很多下,我主要的意思只是說沒有人從小被期待在點點點有超水準的表現。所以說很多人會喜歡在年輕時懷抱夢想玩樂團,即使真的要成為頂尖樂團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但是大多數人不會感受到這樣的壓力,而能健康的感受到自己成長進步的成就感。但如果是被父母期待成為鋼琴家而練鋼琴,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其他像是打麻將、下棋、高爾夫、跳舞也一樣,我們當成嗜好在學習的期間,能夠感受到自我成長的喜悅以及樂趣,即使頂尖的麻將、下棋、高爾夫、舞蹈比賽競爭會是非常激烈的。
也許在教育小孩時,能夠避免過高期待造成小孩壓力,但也許辦不到。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種現象是既成事實,的確我們現代人較難滿足我們天生的成就感需求。
所以呢,靠一點虛榮感來滿足自己的天生需求,不但無可厚非,而且是自然健康的。就像退休的人,一時無法適應沒有事業的生活,不妨種種花草樹木,看著慢慢長高的植物,可以滿足自己成就感的需求。
但是虛榮之所以被污名化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靠虛榮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很容易會人喪失鬥志,失去對於「真正」成就的胃口。
什麼叫做「真正」的成就?小朋友會這樣問。難道點點點為台灣爭光不是成就嗎?難道夢想變成搖滾巨星,不是成就嗎?
這個答案就是自覺。沒有人能夠告訴你答案,答案就在你心中。如果覺得說為了點點點可以放棄考試、拋家棄子,這是你的選擇,你了解後果,但是覺得國家的名譽勝過一切,那是你的選擇。即使你將來後悔了,你至少可以問心無愧,只是了解自己當時太年輕太笨。
如果你明白自己只是用這個東西來滿足天生對於成就感的慾望,避免自己心神不寧,那麼因為你知道自己真正的目標是什麼,你是有自覺的。
但如果你只是不明究理的被自己成就感的慾望吸引,那其實跟晚上撞向路燈的趨光性飛蟲沒什麼分別(只是你不會飛,而且沒有撞向路燈)。
所以說虛榮不是問題,每個現代人心中也都住著一個墮落的廢青,差別的關鍵點在自覺。

2007年6月21日 星期四

點點點

點點點也就是 clickclickclick 是最近在 ptt 鄉民社群中崛起的網路小遊戲。遊戲的內容很簡單,其實不過就是一個網頁,用來統計玩家滑鼠點擊的次數,同一個玩家可以點擊很多次,並且依照各國所有玩家點擊的總次數做排名。詳情可以參考 這裡(Friday)這裡(richliu)的介紹 。
我最開始也是在 ptt 的八卦板上看到的,不過那時距離首 Po 已經有幾個小時,然後在該板擴大,轉戰 hate 板及 little-games 板,最後落腳於 hot_game 板。短短的幾天時間之內,造成了一股風潮,從一開始半路殺出,迅速升到 Game 5 的第三名,到現在 Game 6 數一數二的地步。
這當然是一個有趣的現象,也有不少人對這個現象做了一些分析,也都跟這篇一樣是毫無根據、想當然爾的扯文。
這是我前幾天 po 的一篇簡單的感想:
前幾天看到 點*3 這個東西,真是網路廢青現象的代表作之一。
http://www.ptt.cc/bbs/Little-Games/M.1182073041.A.BE8.html
特性:
  1. 快速成就:點一下就一個立即的回饋
  2. 團體效應:有一種鄉民歸屬感
  3. 膨脹效應: 將之動機美化(?)到愛台灣,把自己視為一場大事件的一份子
  4. 不確定感: 沒有人真的確認自己的目的是什麼,所以要前面幾項東西不斷的確認自己的動機。
  5. 網路: 沒有這個要素的話,那就叫做紅衛兵現象了。
  6. 廢青: 對於前途的不確定感,覺得自己成功希望極小。
網路把原本存在的廢青,或者每個人心中的一點廢青組織化,經由互相的交流學習,產生一種進化的現象。
這是一種從電腦傳染到人類身上的病毒。
因為是在私人 BBS 上寫的,是有一點太毒了。不過有兩個重點:成就感和病毒。
事實上,點點點這個東西很符合我很久以前預言過新世紀病毒預言所說的心理病毒。(不是我自賣自誇,公正第三方也說準(鳥毅)
當然也不是我真的預言神準,只不過歷史會不斷重複,我用的預言手法跟諾史特達姆斯寫『諸世紀』的手法類似:把過去的事情用模糊的方式寫出,等待中獎。
現實中的點點點心理病毒,某種程度來說比我的幻想更有想像力(也比許多人機互傳病毒的科幻故事有趣)。點點點病毒在人類身上造成的效果除了傳播(受害者會鼓吹別人玩)之外,還用空轉 loop 佔據人腦 cpu 的時間。
不過預言準確與否不是重點,重點是點點點背後的原理是挺有趣的。上面提到的成就感是一個關鍵點。從[煩耶] 點點點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現代人普遍缺乏成就感,古時候你相對來說很容易就可以成為全村跑最快的人、全村最漂亮的人、全村最聰明的人。但是現在,你的村變成了地球村,你跑再快,全世界跑最快的人也只有一個,事實上,目前所有的台灣人都不是這個人。你長得再漂亮,也比不上媒體中大量放送萬中選一再經過大量修飾的超級名模,說不定還常常被別人奚落為五百年前也算是個美女。你打算努力來個勤能補拙,卻發現有些天份比你高的人比你還努力。外加可能最近大家普遍覺得景氣不好,對於未來有一股前途茫茫的感覺。
此外,古時候大多數人可能十幾歲就開始工作。現代人為了要應付來月專精的工作,求學訓練過程越來越長,十幾歲時,求學過程還只有一半,很容易茫茫然無目標感(Hackers and Painters 裡面某篇文章有提到的類似的狀況,用來解釋美國校園的 Bully 現象)。
但是成就感與自我認同是人類天生的需求,於是乎,人們要不就是用喝酒之類的方式麻醉自己,要不就是用一些比較容易的方式獲得成就感,如 online game、改變外觀、BBS 論戰、 寫 blog 等等。
點點點有意無意的利用了人類的這個弱點,就像是上面所說,點下去之後馬上就有回饋,雖然不多,但是馬上就能看到結果。還有身為龐大歷史事件一份子的參與感。
再回到上面那篇"[煩耶] 點點點",就不難理解裡面提到的男主角為什麼會為了點點點,愛情事業皆可拋。
再深一層來說,這也代表了我們國家的信心不足。當然點點點可以看成是各國之間的比賽,但是如果你的國家奧運金牌幾十面、經濟文化的優勢很強,還需要靠這個點點點的排名來「為國爭光」嗎?就像之前說的到處都是台灣之光一樣,當你發現滿天都是星光的時候,你就知道現在是晚上了。(反例是日本,日本也猛搞點點點,但也許日本也是需要建立自信心?像是什麼大胃王比賽什麼的,搞得也很像日本之光)
每個人心理都有住著一個墮落頹廢的廢青,很容易在網路上藉由交流產生共鳴,進而被放大。這件事情一點都不可恥,因為這是一個人力很難抗拒的現象,就像我們無法加入聯合國來建立自信一樣,現實就是現實。但是生命會找到出路,差別的關鍵點在自覺。

腳尾米


這個是這兩天很有名的腳尾米。內容是
這是一部有關台灣電視新聞的紀錄片,內容是我們設計了一些假新聞事件然後誘發電視新聞媒體採訪,成果方面讓我們非常震撼,因為總共有4家電視台分別採訪了我們的假事件,而且在製作過程我們也發現了很多電視台的弊端,希望各位能做最有力的見證者!
我的感想是,這部影片的創作者想表達的重點太多,有一些陳義較高,較有爭議。比方說裡面一直強調的是,什麼才「應該」叫做新聞。不過,我想大家比較感興趣、或者說有共鳴的部份是電視媒體製造新聞畫面的方式。這應該也是平面媒體和電視媒體不同的地方。
有看過電視記者採訪的人,大概都會對他們這種安排畫面的方式不以為然。他們常常會要求受訪者做特定的動作、引導受訪者說特定的話、斷章取義、甚至加以扭曲。
這個要怪誰,我也不知道,總之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些電視記者失去了工作精神。
他們也許不過是龐大國家機器中的腐敗媒體結構下的貪婪副產品裡面的寄生蟲旁邊的小囉嘍(我們是被龐大國家機器中的腐敗媒體結構下的貪婪副產品裡面的寄生蟲旁邊的小囉嘍欺騙的笨觀眾),但是小偷偷東西,法律還是抓小偷,不是把整個社會抓起來。

2007年6月17日 星期日

惡搞文化

如同好人不是一個文化,惡搞文化其實也不是一個文化或者次文化。不過呢,惡搞的確可以跟文化扯上關係。我不是要貶低一些網路現象和名詞的重要性,網路上的確有很多次文化,比方說,台灣有很多網民都屬於 PTT 鄉民文化這個族群之中。這裡面有很多次文化的特性,比方說鄉民有共同的經驗、語彙,而且很多人還認同鄉民這個身份。
單純稱惡搞文化並無不妥,就像我們常常會某某哲學、某某人的邏輯是怎樣怎樣的句型,這些句型裡面的邏輯和哲學也不是真的就是邏輯和哲學。我們也會說德國人的飲食文化,不代表說我們在描述一個德國文化中的飲食次文化,而是說我們在描述德國人飲食習慣、文化中關於飲食的部份。
惡搞也是一個源自巴哈姆特(應該可以稱做一個次文化)的一個部份,傳播到其他網路次文化,然後甚至影響了主流文化。但是惡搞跟文化之間的關係,並不僅僅是一個從屬關係,而是有更深刻的關聯。

首先我們先要看惡搞到底是什麼。現在常常已經惡搞 kuso不分了。 kuso 當然大家都知道日文的原意是屎的意思。現在的惡搞以及 kuso 的起始點,可以參考 wikipedia 裡面的說明。
惡搞其實有幾個所謂的定義,其中一個可能是比較原始的意義是「認真對待爛東西」,或者說認真對待不受主流重視的東西,認真到產生一種荒謬的趣味。其實所謂御宅也就有認真於非主流事務的意義,只不過御宅可能比較偏向認真這個部份,著重於描述熱衷的程度,而惡搞則著重於趣味和幽默的部份。惡趣味這個詞也有類似的意義。
由於著重於其中趣味的部份,所以原始的「認真對待爛東西」不足以完全刻劃現存概念中的惡搞這個概念了。其中一個原因是,許多被惡搞的對象不見得是低品質的東西。這裡所謂的爛東西,應該被解釋為非主流的東西。其實非主流的講法也不好,好萊塢電影夠主流了吧,但是也常常是被惡搞的對象。這裡必須考慮到一點,網路次文化的成員很多都是年輕的學生,所以他們所反抗的是威權對象「大人」,或者說老師、父母。爛東西、非主流的意義其實是課本上沒有教的東西,父母告訴你不要管的東西。
另外一個講法是 wikipedia 上的解釋:「指的是对严肃主题加以解构,从而产生喜剧效果的娱乐文化,和无厘头文化十分相似。」這個定義捕捉了某些惡搞的面向,但是顯然不是個好定義,甚至可以說跟原始的意義相反。不過,這個定義的確涵蓋了一些不能被原始定義描述的東西,而且這些東西可能屬於現在惡搞語意的範圍之內。
也有許多人稱惡搞其實是 parody,或者定義說是「將某部作品的特色,與另一部作品的特色相結合,因兩者之間的不協調感, 而產生一種對人感觀的衝擊性」,可惜這些都以篇蓋全。的確,他們描述了一些常用的惡搞手法,尤其是 parody,可能是目前最常見的惡搞元素。但畢竟沒有捕捉到定義背後的精神。
其實,我認為其實現在所謂的惡搞,是一種 insider's joke。這裡就是我說得跟文化有關的地方了。 insider's joke 必須依附在文化之中,這樣才有所謂的 insider/outsider 之分。雖然說是「一種」 insider's joke,但是廣義的說,就是現在年輕人的一些次文化中的所有 insider's joke。
嚴格一點來說,是有創造力的 insider's joke。
parody 是 insider's joke 的重要元素, parody 之所以 parody 是基於觀眾/讀者/聽眾對於被諧仿對象的熟悉。而所謂的解構則在於對威權或者嚴肅主題的共同體認。比方說你把國父劃上大鬍子眼鏡所造成的荒謬感,是基於我們對於威權的共同認知。當一堆人把小胖做各種造型、惡搞三百壯士、接龍破喉嚨,他們自成一個團體,有共同的認知。
全民大悶鍋被認為是惡搞在於他嘲諷的對象是我們熟悉的人物,當我們在笑的時候,我們知道另外有一群人也跟我們了解一樣的笑點,跟我們看過一樣的新聞。
雖然我們沒聽過死死主義好的原曲社會主義好,但我們知道另外有一群人也是同樣的在反抗威權,帶出我們類似的記憶,產生了共鳴。
當一個鄉民使用puma、為什麼你要代替你爹、「學長、室友、哥哥」、丁丁寫出一些文字後,另一個鄉民自然知道該不該笑。
這跟「地振高崗,一派溪山千古秀」一樣,也跟鱉四與大頭蛋聽到某些詞彙後會一起傻笑也沒什麼不同。
其實這種 insider's joke 自古就有,比方古代文人間就會講一些有典故的笑話,旁人聽不懂,但是他們有相同的十年寒窗苦讀無聊經典的經驗,自然明白對方他們在講什麼。這裡面有許多書呆子,念出了興趣了,他們就是古代就有的御宅族了。當然他們狂熱的對象在當時是所謂的主流,不過用現代的眼光來看他們堆研文字牛角尖的程度,稱為御宅族當之無愧。除了用典外,像是對句等等,也是他們特有的趣味。
何謂 inside? 何謂有創意?自然有些模糊的空間,但這些主觀的判斷影響我們認定一個事物是否為惡搞。另外還有一個影響惡搞的判準就是反抗威權、不被威權認可的程度。
這個跟惡趣味的惡有類似的意義。一方面是惡這個字義會帶來影響,就像宅這個字很自然的把御宅族的概念帶偏。況且就像前面說得,惡搞本身就帶有不被威權認可的意含。
不過呢,由於許多使用惡搞、惡趣味這些詞的族群,可能是太年輕,或者是受到規範太久,他們自稱的惡趣味往往不太惡(鱉四與大頭蛋的傻笑),看了不免讓人 -_-|||

2007年6月10日 星期日

Zotero

雖然說 Endnote 也挺不錯的,但是最近試著用 Zotero 這個 Firefox extension,目前看起來還挺不錯的,至少把以前一些 .bib檔都可以匯入無誤,整理、搜尋、自動下載 pdf 檔的功能也算方便。
不過用 google scholar 的時候,要記得設成英文,而且把網址的 .tw 去掉。

詐欺的節目

看到某電影台的一個片段,覺得有點熟悉,花了大概幾秒鐘的時間才想起來原來是 Shade 。看到其中一個很面熟的人,認出來他是 BBC 影集中 The Real Hustle 中的 Paul Wilson。翻開之自己的心得,才想起來最開始知道這個人是從一些魔術 DVD 上看到的,最開始看到的那片應該是和 Lee Asher 的那部 Hit The Road。
不過看過的魔術師太多,所以後來也沒什麼印象,真正有印象的是 The Real Hustle。 The Real Hustle 算是 Paul Wilson 構思的一個節目,裡面他和另外兩人組成一個詐欺師隊伍。 Paul Wilson 另外也是電影 Smoking Aces 的魔術指導。The Real Hustle 是在 BBC 的另外一部影集 The Hustle 受歡迎之後,推出的相關節目。相對於 The Hustle 的戲劇性質,的 The Real Hustle 的重點在於 Real,號稱每個詐欺節目上的詐欺都是真實發生的。
看了前兩季以及部份的第三季,從裡面認識了不少詐欺的花樣,對我們這些善良老百姓來說,真的覺得應該要提高警覺。
不過雖然號稱三個主要角色都是真實詐欺師,但 Paul Wilson 是魔術師,其他兩個我不清楚,看起來比較像是模特兒。魔術師和(傳統定義上的)駭客多半會涉獵一些詐術或者社交工程之類的東西,但是跟真正詐欺師比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想必真實的詐欺應該更黑暗。
節目雖然其實有點像是整人節目的變化型,但感覺上還是不錯的創意,感覺上很像真人版的 Ocean's 11。
The Real Hustle 玩的多半是 Short Con,而戲劇型的 The Hustle 裡面表現的就是 Long Con 了。這個影集的劇情還挺有意思的,不過我只看了一季,不清楚這麼多季的劇情是否會有重複。
直覺上剛看到這兩部影集的時候,都覺得好像是新的類型,不過仔細想一想,就像 The Real Hustle 其實可以看成是變化型的整人節目,像是 The Hustle 這類的詐欺戲劇其實一直不斷都有,西片的Shade, Ocean's 11 就是一例。日本也有詐欺獵人。至於詐欺遊戲我沒看就不清楚是不是了。至於老港片千王之王的系列電影以及影集也早已有之,晚一點由至尊無上、賭神(所以最後都有我這個局已經設了一年之類的)帶起的賭片風潮中,也有不少繼承這個血統,而港片的千片,應該也是受到西片的影響。前一陣子的國片國士無雙也是講詐欺的,風格就不太一樣了,比較是走黑色喜劇的路線。
所以其實以詐欺做題材是很早就有,而且很普遍的事情,但是重點是怎麼去用這個題材。特別是影集和漫畫,由於要播很多集,相似的手法弄太多次,很快就會失去新鮮感,造成反效果。
而 The Hustle 在我看到那一季之中,是處理的不錯。 The Real Hustle 則有待觀察。
不過 The Real Hustle,甚至 The Hustle(即使是真的),都沒有Derrren Brown 的 Trick or Treat 扯,比方說找錢:


The Real Hustle Way:


玩牌 The Derren Brown way:


The Real Hustle Way:


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建立 wikipedia 參考

範例:在文章中自動搜尋字詞,然後連到 wikipedia 的解釋。用法很簡單,用 script tag 載入 list_b5.js(charset=big5) 之後, wikify(document.body)就行了。
利用的是 wikipedia 下載的關鍵字資料庫,把裡面一些字丟掉,變成了大約 900k 的 json 資料,所以特別是地一次看的時候,載入會比較慢,最慢可能會到三十秒左右,但是快的話會在五秒左右。
用簡單的編碼,可以把字典檔案縮小到 500多k,但是解開字典檔似乎會花掉更多時間。
特別是 IE ,會造成程式整個卡住,範例在這裡

2007年5月21日 星期一

影片自動連續放映器

影片自動放映器
這個整合了之前的 Youtube download URL JSON , goolge feeds api, google search rss output 這幾項東西,配合了修改過的 Flipvee 做成的。原來是打算弄全螢幕連續播放,但是 haxe 的 flash 9 api 好像還沒有放入 fullscreen 的部份(更新: 新的1.13 版開始支援),可能要配合 flex 2 來弄。
雖然還是玩具級的東西,但是輸入一些東西可以看到連續的影片,不會被中斷,也不用出現 youtube 的字樣或者每一段影片都會切換全螢幕。
只要輸入適當的關鍵字,就能比較完整的看到一些影片。
比方說
"team medical dragon" ep11
"high stakes poker" "episode 3"
流星花園
"the real hustle"
辣妹掌門人
狗狗猩猩
cyril "magic revolution"
極限體能王 2007
火影忍者 207
世界奇妙物語
penn teller bullshit death inc pt
等等

2007年5月11日 星期五

好人

在 digg 上看到一篇對於好人現象的一篇言之有理的鬼扯文 Why the nice guy fears approaching women?,這篇文章對於好人現象提出一個有趣的解釋。
所謂好人或者有人稱之為好人文化這種東西,可能台灣很多人會以為是這十年來台灣特有的東西,事實上,wikipedia 上也寫著「好人文化1990年代以後在台灣等地發展出來的一種網路文化中的次文化,與男女交往問題相關,也與網路文化中的去死去死團有些關聯。」
但實際上,Nice guyNice guy syndrome 早就是美國通俗文化中通用已久的名詞。固然這個現象在台灣近幾年突然爆發流行,但這可能只是因為我們的男女交往方式逐漸歐美/日本化的一個自然結果。因為好人現象在現代男女交往模式下,是一種自然的現象。當然由於這個現象對我們的社會相對新鮮,所以會和過去沒有的網路文化擦出一點不一樣的火花。同樣有可能的是,這個詞其實是不知不覺中被引進的,或者說一直被默默引進,只是剛好在某個時間點爆發。也有可能是混合得現象。
在「先進國家」中,除了許多相關的通俗看法外(1, 2, 3, 4, 5, 6),早就有許多相關的學術研究。 所謂「1990年代以後在台灣等第發展出來的....次文化」云云,不免讓人有夜郎自大之感。
廣義來說,稱之為次文化也是可以的。但這樣,台灣隨便一個小學的五年二班,也有他們的認同感、暗語,也可以視為次文化了。但這樣廣義的定義之下,次文化會列不玩,光是 ptt 的板就有一大堆,很多板都有自己的次文化了。次文化不是好人現象的一個最重要性質,裡面的認同感,與其稱之為對於文化的認同感,不如說是對這個社會現象產生共鳴。
當然我同意這個現象在台灣有某種的獨特性,定義上也不完全和 nice guy 相同。但這個詞不管在哪裡都有一定程度的歧義和模糊地帶,而差異性似乎沒有到可以區隔的地步。
類似的西風東漸,或者說我們社會慢慢被「先進」國家同化,可以參考另一篇言之成理的鬼扯文 Why nerds are unpopular? . 如果裡面的理論是正確的,那麼美國常見的霸凌現象很可能會在台灣出現。

女比男疲勞 台灣工時全球第三長

這是前幾天的一則新聞「女比男疲勞 台灣工時全球第三長」,主要的新聞來源是勞委會委託台大做的一項研究。很多人看到這則新聞,自然就會產生一些感想。但是調查結果這種東西,很容易會被誤解。因為這類的研究很多,我沒有特別去注意,但是都有印象,下面列出一些相關的資訊:
男人與女人如何使用時間
男人的家事做得比女人想像得多
長時間工作可能對女人的傷害比男人大
首先要注意的,那項疲勞指數的調查是使用問卷方式,姑且不論問卷設計的好壞,問卷調查的結果主要測量的是受測人的主觀認定。或者更精確的來說,是受測人對於他主觀認定的表達。也許在主觀上面是一樣痛,但是同一個人可能在不同的情境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問卷設計得好的話,也許能夠跳過表達的差異,比較準確的表達出受測人主觀的認定,但基本上測量到的還是受測人主觀認知,即使是工作時數這點也是一樣。
人類的認知是很有趣的,比方說下面這段影片,顯示出人類認知的一個盲點

像這份「疲勞」指數的調查,相信問卷中有很多地方暗示了疲勞這個關鍵字,受測者可能會因此不自覺誇大了主觀的工作時數。這個有另外一項實驗可以說明:心理學家給人類受測者玩拼字遊戲,一半的人他們的拼字遊戲中出現累、老、疲倦、謹慎等等字,另外一半的人則都是使用中性的字眼。受測者不知道的是,其實拼字遊戲本身不是測驗,心理學家測驗的是他們玩好遊戲,走出房間的時間。結果看到疲倦關鍵字的那一半,明顯的走的比較慢。
另外也可能由於文化的關係,我們會認為不夠累表示不夠勤奮,不夠事業有成(日本人可能更是如此),而西方人則比較會把有時間休閒當作成功的表徵。當然,這個認知可能是造成我們工作時數較長的原因,但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會讓我們誇大自己的工作時數。
像是前面提到的另外幾個研究,則使用不同的方式來調查,比方「男人或女人如何使用時間」來說,主要是將一天分成24 小時,每個小時來看看這個小時主要是拿來做什麼用途的。當然這樣還是有誤差,但是看起來準確得多。另外一個研究本身就是比較「主觀認知」與「客觀事實」上的差距,所以自然會用別的方式來測量。

總之,這就跟有關咖啡的研究一樣,你可能可以找到一百篇說咖啡對健康有益的新聞,也可以找到一百篇說咖啡對健康不好的新聞,看得越多,就越了解小心求證的重要性。

2007年4月29日 星期日

Tetris in 14 lines of python code without exec and zip

Improved version of my tetris in 15 lines. (python 2.5/pygame)
from pygame import *;R=range;W,H=10,20;E={198:0x7fff,46:0xff00,39:255,102:0xffff
,71:0xffff00,108:0xff00ff,15:0xff0000};B=[[15 if j==H else 0]*W+[15]*3 for j in
R(H+3)];S=n=0;import sys,random as C;C=C.choice;e=[1];O=lambda:(lambda Z:([(z/4+
1,z&3)for z in R(8)if(Z>>z)&1],3,-2,Z))(C(E.keys()));P,X,Y,Z=O();T=USEREVENT+1
L=lambda P,X,Y:[1 for(i,j)in P if B[j+Y][i+X]];d=display;init();F=d.set_mode((
400,800));time.set_timer(T,100);w=key.get_pressed;a="GAME OVER, score "
while(d.flip()or e.__setitem__(0,event.wait().type)or e[0])!=QUIT:
if e[0]==T:K=w();U=X+(-1 if K[K_LEFT]else(1 if K[K_RIGHT]else 0));V=Y+1 if K[
K_DOWN]else Y;Q=[(j,3-i)for i,j in P]if K[K_UP]else P;(P,X,Y)=(P,X,Y)if L(Q,U,V
)else(Q,U,V);n%5 or L(P,X,Y+1)and(Y<0 and sys.exit(a+`S`)or[B[j+Y].__setitem__(i
+X,Z)for i,j in P]);(P,X,Y,Z)=(P,X,Y,Z)if n%5 else(O()if L(P,X,Y+1)else(P,X,Y+1,
Z));n+=1;D=[z for z in B[:H]if 0 in z]+B[H:];l=len;s=l(B)-l(D);(S,B)=(S+2**s,[B[
-1][:]for j in R(s)]+D)if s else(S,B);[draw.rect(F,E[Z]if(i-X,j-Y)in P else c,((
i*40,j*40),(40,40)))for i,j,c in[(z%W,z/W,E.get(B[z/W][z%W],0))for z in R(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