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少年, Always 幸福的三丁目, 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
Posted by tjwei on 星期日, 3月 18, 2007 with No comments
20世紀少年這部浦澤直樹(怪物、危險調查員、Pluto)的作品,閱讀起來會讓人臉紅心跳。臉紅是因為覺得怎麼會有人能夠作出這麼神妙的作品,心跳是因為被情節吸引下去,想要趕快往後翻,看看會怎麼發展。
當然浦澤直樹本身的風格就相當的迷人,撒著著淡淡的詭異懸疑香料,並且用濃郁的文化背景來調味,但讓人臉紅心跳的東西不是這個。而是他的手法巧妙的結合了主題。
故事的主題是一群長大之後的小朋友,發現童年大家幻想畫出的機械人大戰壞人的圖畫書的內容,居然一一實現,變成了預言一樣。這些事情的背後,似乎是一個叫做「朋友」的人在主導著。隨著預言一一的實現,這樣事情就大條了,因為圖畫書的內容中,畫著世界末日的來臨,而且時間就快要到了。世界末日真的會來臨嗎?
配合這樣的一個主題,浦澤巧妙的施展了許多手法來達到科幻、魔幻、後設的效果,但是並不用真正的太偏離寫實風格。以後設這件事情來說,由於故事基本上是依照小時候畫的漫畫來進行,所以可以描述小時候是怎麼畫出這些故事的,做出一些自我嘲諷,這樣就有了一點後設的趣味。同時藉由圖畫故事與後來發生的真實事件之間的落差,產生了創作與背後事實互相對比的效果,這也是後設手法常見的手法。況且所謂的真實,其實是依照幻想創造出來的,這更有著耐人尋味的效果。最近的電影 23 可能也會有點類似的味道。
同樣的道理,也用在科幻和魔幻上,幻想中的科技與後來實際造出的科技,特異功能和背後的謎底,都圍繞著這個主題。貫穿這三點的一個共通點就是時間跳躍。時空斷裂是後設創作的一個常見的手法,也是科幻和魔幻的常見主題。漫畫中並沒有真正的時間跳躍,但是藉由回憶、倒敘等等手法,達到時間旅行的效果(比方說埋下一個東西,多年以後挖出來)。除了回憶之外,書中還藉由儀器創造出來的虛擬食境來達到回到過去的效果。
簡而言之,作者想辦法在不開外掛的情形下,達到了科幻、魔幻、後設的效果。有點像是我在大唐讀書心得中提過的,黃易在書中製造電玩感還有小人物做大事的技巧。但是 20世紀少年的手法顯然更加繁複讓人眼花撩亂。時間旅行一項是讓人期待的題材,但是要玩得切題巧妙並不容易,電影蝴蝶效應是一個有趣而成功的作品,因為他手法巧妙切題,描述著一個精彩動人的故事。
20世紀少年也是一樣。但更像電影 Memento 一點,因為巧妙之處在於不用開外掛就能玩時間旅行,也一樣的精彩之處在於故事懸疑性,動人之處在於懷舊和共通的情感。看來時間斷裂是製造情感與懸疑的好手法。
他的懸疑部份,有點像是日劇 Xenos 的感覺。Xenos 也是講小時的朋友長大以及過去封閉的記憶,不過 Xenos 沒有用到太多時間斷裂這個手法,比較多的是空間跳躍和情色血腥來達到目的。可能原案也是有許多時間跳躍的打算,不過可能因為時間等等技術上的問題,沒有採用。
依據 wikipedia 的說法,浦澤畫 20 世紀的時候,受到了 Stephen King 的 It 和 The Stand 這兩個故事的啟發。這樣讓這個小時預言成真的題材有脈絡可循了,稍稍紓解了臉紅的症狀。創意不過是錯誤的複製,從舊有的創作常常會激發新創作的靈感,幾個人的創意疊加在一起,變成一個了不起的創作。像是一些簡單的民間故事,口耳相傳添油加醋之後,最後可能會變成豐富動人的小說。這樣的解釋可以令人稍稍釋懷一點。
動人的部份,又和日本電影 Always 幸福的三丁目這樣的懷舊和共通情感類似(和堤真一的另外一部漫畫改編電影 Fly Daddy Fly 一樣是在飛機上看的)。
Always 簡單而平實的敘述著戰後日本人的共通生活經驗,有點類似以前台灣的連續劇愛(有康安的那個)。劇中以東京鐵塔來象徵大家的共同經驗。20世紀少年則用萬國博覽會(還有搖滾樂等等的通俗典故)。Always 也是漫畫改編的,而20世紀少年也將會有真人電影。
Always 裡有許多知名演員如小雪、崛北真希、吉岡秀隆、堤真一、藥師丸博子。雖然我們不是日本人,也是能夠感受到那股懷念舊時大家一同努力的美好感覺。
除了建築物之外,歌曲也是共同記憶的表徵。20世紀少年也很努力的表現出這一點。西洋歌曲、演歌、校園民歌可能都是會帶給某一群人一些共同的記憶。這個大概會帶給電視世代一些回憶和共鳴吧。
前一陣子看了陳柔縉的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和囍事台灣這兩本書,裡面介紹了一些有關台灣過去的一些小事的由來,邊看邊想像著過去人們生活的樣貌,感覺也挺有意思的,有著搭上時光機的感覺。
不過這類的時光旅行都有著不可避免的偏差,比方說書上說的日本官員批評日治前台灣的火車鐵路很差,有些地方上坡,還要人推,是二流火車鐵路。從前課本上只提到劉銘傳等等開路的功績,沒有詳細說明到底開出的路是怎麼樣的路。而一般的印象也是日本時代的火車鐵路做得挺不錯的,所以我那時腦海構成的印象就是想必日本治台之後,火車情況就好很多了。沒想到前一陣子在公視的模擬劇中,提到國民政府接收後,那些士兵橫行霸道的情況。裡面引述著一個火車駕駛的說法,說火車爬坡無法動的時候,大家都下去幫忙推車,就該名士兵還坐在車上不動。就這件事情來說,顯然在日治之後火車還是會有爬不了坡的時候。
這和圍繞著 20 世紀少年的紀錄與事實之間的差異性又不謀而合。回憶往往會美化或扭曲記憶,他不見得會帶你到過去,有時會帶你到一個幻境。
事實上,科學家也告訴我們,多回憶除了避免老人痴呆症以外,其實回憶和看見未來其實是相同的能力,都是智慧的本質。
0 意見:
張貼留言